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列车上的感悟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6 16:33

  大年初三的早晨,我一个人轻装上阵,地铁转高铁,踏上了从单位回宝鸡老家的路。略微空荡的车厢里少了往日的喧闹,取而代之的是每位乘客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运行着,也许是不想太过沉闷地度过这一个小时的路程,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叔主动跟我搭起讪来。“小伙子,怎么大过年的一个人出行?”他笑眯眯地问我。我回答他道:“昨天在单位值班,今天回家跟爸妈团聚。”他继续问我:“值班?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告诉他我在政府上班。他听后稍微楞了一下,半开玩笑的口气问道:“你是公务员?公务员还值班?不是应该二十八、九就早早大包小包的拎回家过年去了么?”我笑了一下,回答他说:“国家规定今年是除夕放假,我们每个节假日都要安排轮流值班呢。”“大过年的值班确实还挺辛苦的。”大叔似乎跟我聊天起了兴致,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跟我探讨起了他眼中的公务员这个群体……

  就这样,一个小时的车程里,我耐心地跟他交流探讨,实事求是地向他介绍了我身边的那群蛮拼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与他分享了我们青年一代公务员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苦得快乐、累得充实的内心写照,让他了解了公务员并不是他以为的那种“一杯茶、一根烟、一份报纸看半天”的悠闲状态,更多的是“秃笔勤耕责任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敬业与奉献。

  回到家后跟爸妈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而美好的春节,与那位大叔在列车上的对话也成了这个春节我颇有感触的一段经历。不禁让我回想起了大学毕业准备报考公务员时周围一些亲戚朋友说我没有关系考不上,工作后跟同学朋友聚会聊天时听到的他们想象中的我工作的清闲和舒适,以及平时在网上看到的部分网民对公务员这个群体的片面认识……的确,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公务员这个群体有误解和隔膜。产生这种误解和隔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他们平时和政府机关接触较少、不了解公务员的工作外,也与仍有个别公务员存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纪律作风松懈等问题,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关。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我们只有深深扎根人民群众之中,真正了解老百姓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到更好的服务。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正视问题,改进不足,深入一线,解决难题,工作作风明显改变,更多的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消除了人们之前对公务员这个群体的一些片面看法和误解。

  我省开展的“邀请公民代表走进政府”、“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和“大学生假期到政府机关见习”,被称作“亲民三部曲”。其目的都是让人民群众通过不同方式走进政府、了解政府、监督政府。各界群众通过参加活动,亲眼看到政府的工作,零距离接触到政府工作人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务实和为民,感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勤勉和认真。同时,通过这“三部曲”,加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解决了一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建言献策,改进了政府的工作作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好评。

  公务员所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我们所面对的群众,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一代公务员,既要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更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关注他们的诉求,熟悉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从群众的工作生活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资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让人民群众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政府,支持并监督政府。

  我很高兴在回乡的列车上能与那位素昧平生的大叔有这样的交流,真期待下次再见到他,听他说说对于公务员的新看法。

编辑:婉儿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