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铁路家属区的社会化融合——一个退休老职工的焦虑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3 11:09
年初二,天气不错,午后的阳光一扫晨起的阴霾。这样好的天气让人忍不住追随阳光的脚步,与羊年新春问个好。于是我与家人信步来到离勉县县城三公里的城东火车站——那是我生活了近20年的故土。
重回故里,自然不忘拜访老邻居。东站的退休职工罗伯伯,在这里住了近40年,他是我们最为熟识的老邻居了。作为这里的老居民,他见证了铁路东站由盛到衰的全过程。聊到这几十年的变化,罗伯伯不无感慨的说:“以前是周围农民羡慕咱们这,要啥有啥,吃喝玩乐设施配套齐全。现在是咱们羡慕他们,村上把路修了,路灯也装上了,还有环卫工打扫卫生。那个新修的健身广场,平时都很热闹。”他指着外面横流的污水沟以及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无奈地叹气道:“我们也老了,没人管我们,我们也管不了!”
罗伯伯的焦虑可能代表了目前还住在这里的退休老职工和家属的共同心声。这个小火车站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繁盛时期常住人口达数千人。由于工作及配套生活设施完备,这里俨然成了与社会隔绝、自成一体的“特殊”区域。如今,随着铁路交通提档升级,大部分客车已不在这里停靠,小站职能相应萎缩,加上曾驻这的工务段等铁路机关、部门外迁,职工和家属们陆续搬走了三分之二,附属学校及医院也相继关闭,这里早已不复过去的热闹与繁盛。
原先承担组织解决居民社会事务职能的铁路部门或外迁或建制不全,管理能力明显下降,原有的“传统单位治理模式”已力不从心。现在,这个铁路家属区已纳入属地社区建制,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理想的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未能与周边城乡建设发展与时俱进。家属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自身配套与治理明显跟不上时代步伐。放眼望去,仍旧是30年前的老旧红砖或灰色楼房,仍旧是30年前的巷道小路,仍旧是30年前的水电管网。尤其与县城及周边村庄“一天一变样”的高速发展映衬下,这里像是个被遗忘的地方。
社会管理服务相对滞后,职能部门缺失或管理松散。尤其在环境卫生方面,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现象普遍。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夏天可能是最为难熬的日子。不仅臭味熏天,蚊蝇众多,而且由于排水不畅,多发的暴雨严重阻碍人们出行,即使天晴后的数天内,道路都泥泞不堪。此外,在治安隐患排查、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治理死角。
关注不够,居民对属地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低。由于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成一体的特殊格局,政府管理服务并未有效地向铁路家属区延伸。政府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诸如镇村换届选举、人代会等政治生活也很少将家属区的居民纳入。家属区与属地社区缺乏广泛的交流、碰撞、融合,使得居民对属地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相对较低。随着原有的“单位治下”的荣光消退,如今的边缘化与老龄化叠加产生的内心焦虑成了职工和家属们难以抹去的阴影。
铁路线路是很长的,沿线站区存在的类似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管理服务不足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与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总体要求不相协调。在体制转轨变迁,传统单位治理模式普遍疲软失灵的背景下,铁路家属区的社会化融合之路还很长,纳入属地建制社区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进行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仍需要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的进一步对接,清理欠账,拆除隔开城镇与职工生活区的“院墙”,让政府管理服务真正的惠及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婉儿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