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求医就诊窥医改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5-03-13 11:01

    元旦前后,女儿偶感风寒,在家门口某医院治疗几日效果不佳,无奈前往西安儿童医院就诊。经过一上午堪比春运的排队,医生诊断并无大碍,建议在门诊输液几日即可。六天的艰辛就诊经历,让我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困境有了深切感受,也有了一些管窥之见:深化医改,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又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融合;既要有任重而道远的历史耐心,也要有蹄疾而步稳的节奏把握,更要有勇毅而笃行的沉着定力。

                         “一卡通”何日“三秦通”


    “每去一家医院看病,就得办一张卡。要是每家医院的就诊卡能像银行卡一样到处通用就方便多了。”来自西安东郊的王师傅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全省各医院的就诊卡能否统一起来呢?

  在儿童医院就诊,需要办理一张“西安市居民医疗一卡通”。使用该卡,既省去了挂号、检查、取药等交费环节,提高了就诊效率,同时由于存储了患者的就医信息,为诊疗的连续性和精准性提供了保障。然而,“一卡通”目前只能在西安中心医院、第一医院、第四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5家市属医院实现数据共享,“通行能力”极为有限。而像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红会医院等知名医院都有各自不同的就诊卡。这些卡名称各异,功能趋同,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如果患者换一家医院就诊,就必须重新办卡。

  就诊卡的“各自为政”,既造成了信息平台的重复建设,又不便于患者的跨院转诊,也可能因信息无法共享而导致患者重复检查,增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因而,破除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藩篱,打破“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利益壁垒,推行一种可以“三秦通”的就诊卡势在必行。令人欣喜的是,省卫计委等部门已在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据报载,陕西居民健康卡已于2014年底在铜川试点发放。该卡集就诊卡、公共卫生服务卡、新农合一卡通、金融卡等功能于一身,记录一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健康信息。今后患者持一张健康卡,即可在我省任何医院就诊。随着健康卡的陆续普及,三秦父老将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县医院亟待“升级版”

  “啥时候县医院水平上去了,咱老百姓看病就不用舍近求远受折腾了。”姜师傅来自陕南山区,儿子发烧咳嗽在县医院住院七八天没有好转,辗转来到西安求医。与许多患者一样,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县级医院“升级版”成为姜师傅的真切愿望。

  县级公立医院是政府向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近几年,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县级医院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备,但医疗服务水平与老百姓健康需求的差距却日益明显,这无形中弱化了医保报销比例的杠杆作用,使得分级诊疗制度难以有效落实,病源流向的“马太效应”难以根本缓解。据了解,“好医生太少”已成为县级医院的“流行病”。媒体关于陕南某县医院“9层大楼仅有28名正式医生”的报道,就尴尬地映射出县级医院的“医荒”困局。说到底,打造县级医院升级版,既需要“大楼”,更呼唤“大师”。

  破解“医荒”难题,既要用好用足我省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振兴计划”、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等政策,不断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又要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在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防止“大树底下不长草”的“虹吸效应”的前提下,通过组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医疗联合体等形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三甲医院“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这方面我省已有较为成熟的探索,应坚定不移稳步推进。

                           “祛痼疾”仍需“下猛药”

  在几天的排队中,我都能遇到同来自渭北某国家级贫困县的许师傅和王师傅。他们结识于县医院的住院部,又相约来到西安求医。谈及在县医院的住院经历,他们对个别医生的医德医风极为气愤。主管医生每天都要给孩子开具一种所谓的高蛋白营养液,美其名曰可以提高免疫力,但这种身价高达五百多元的药品医院药房却没有,只能持医生开具的小纸条在院外某药店购买。据他们了解,这一现象在住院部并不罕见。无独有偶,来自陕北某县的晁师傅也有过类似遭遇。几年前母亲因肝病住进县医院,医生曾开具一种注射类干扰素,说是医院的要比外边的贵很多,建议从他介绍的熟人那里购买。虽然因此节省了一些费用,可晁师傅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这些医生原本应将精力用在救死扶伤上,如今却在推销药品方面“蛮拼的”,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近年来,随着我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药品“三统一”政策逐步完善,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得到一定遏制,以药养医状况明显好转,医疗机构的公益性逐步回归。但受利益驱使,加之一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薄弱,监管制度“牛栏关猫”形同虚设,科学体现医疗服务价值的薪酬体系尚不完善,形形色色的“潜规则”仍大行其道,悄然侵蚀着医改红利。要祛除“潜规则”痼疾,重在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一方面坚持反腐全覆盖,猛药去疴、强化威慑;一方面加强制度和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让“白大褂”永葆纯洁本色。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我相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陕西医改,必将开出对症下药的“陕西处方”。

责任编辑:婉儿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