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农村过年之乐与忧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4-02-17 14:59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新春佳节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一家三口回到蒲城老家农村过年,通过自己的视角,记录下了一个个或欣喜或无奈的瞬间,在只言片语中谈点乡村新年的体会,谨以小文以记之。

  先说说乐。

  第一乐,亲情乡情浓浓暖人心。当兵很多年在外,很少在家过年,回到村子首先就是串门拜访老人亲戚朋友,也常常被这份亲情乡情所打动。不在乎手里是否提有礼物,只在乎彼此的嘘寒问暖;不在乎压岁钱能有多少,只在乎关爱孩子的那份神情;不在乎饭菜是否可口,只在乎对乡里乡愁的那份心意。相隔几十里的亲人坐在炕头聊到天明还没说完;天南海北的同学,聚到一起对过去的趣事总也说不完。过年老人最盼望的是团圆,最渴望的是孩子诉说着一年来的成长进步。

  第二乐,空气新鲜天空蓝。受够了PM2.5爆表雾霾天的折磨,受够了抬头仰望永远看不到太阳,城里人一放假赶紧逃离,尽情享受农村冬日下的暖阳,望一望湛蓝的天空飘着那几朵白云,微风中夹杂点泥土自然的芳香,对于我们这些深居闹市的人来说,这里才是真正陶冶情操、放飞心灵的地方,静一静心,想一想事。

  第三乐,放心肉菜放心吃。终于可以吃到食材本身的味道了,细细的韭菜味很正,苞谷粥很香,传统烹制方法的“膏里肉”还是过去的味道。食材也许不多,但吃的开心吃的放心。想想自己种得菜养得鸡,如何做都觉得真香,回归自然原来这么美好。

  说了乐,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农村现存的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大年二十九,村子里居然发生姐弟俩被人抱走的骇人事件。姐姐四岁,弟弟两岁,年前在村里玩耍时被人抱走了。农村爷奶带孩子的观念还基本是“放羊”,远不及城里人带的细,管的勤,自认为外面危险不大。现在城里到处是警察,到处是摄像头,晚上路灯照亮整个黑夜。农村则不同,过年期间还好些,平时村子很冷清,有想法能吃苦的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只剩下留守“空巢”老人、小孩、还有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而恰恰是这些游手好闲的人,将农村原本朴实、忠厚的好风气带坏了,有的赌博,甚至吸毒,输光了欠高利贷,毒瘾犯了就偷电动车、偷羊、割门帘等等,所有能卖钱的都偷。对于农村这警力不及的地带,他们作案肆无忌惮,成为农村安全的一大隐患。还有农村道路安全问题突出。听老人讲,去年冬季村子有两位老人因过马路被车撞倒不治身亡,还有几起老人被碰刮事故,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随着城镇化建设和村村通工程的普及,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条件的改善,家轿增多,车况改善,车速过快,车给农村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基层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对于只修路不立章,只重硬件不重软件的做法应改之。路修到哪车就能到哪,道路标牌及警示标志和相应的安全宣传就应该配套到哪,让宽阔的道路更好的为乡村的经济建设服务。

  二是环境卫生问题。城里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农村的垃圾谁来打扫?一场集会过后,垃圾袋、菜叶子到处都是,不知过了多少天才有人对自己家门口的垃圾实在看不过眼了,扫扫,但也仅限于扫到边上堆起来,因为没有集中处置的管理机构和设备。还有最大的困扰就是上厕所了,没有统一的规划,每家门口有个简易旱厕,天热味道难闻,雨雪天气脚没处踩。

  三是娃娃上学问题。随着城镇化的步伐,过去村村都有的小学变成了几个村才有一个,几十里路,对于几岁的孩子天不亮就去上学让人看了着实心酸,而且集中后的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也是少的可怜。过去的希望小学都被村委会挪作他用,偏远地区的学校也留不下好老师。这和城里孩子车接车送上学一比是天壤之别。在城里打工的父母如何能将孩子留在身边上学,享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入学机会和同等待遇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期待顶层设计和相关部门的可行方案。还希望乡镇公办中小学,改善寄宿条件,为路远的农村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

  无论乐还有忧,农村总是我们的家,有养育自己的父母,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趁父母健在,多尽尽孝;有能力的,给有困难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一个孝子,做一个好人,当问心无愧。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