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洋人过大年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4-02-17 14:56
大年初三的清晨,虽然微微有些寒意,但我心里却是暖融融的。为了组织外国游客去铜川过年,我几乎找遍了整个西安,终于召集了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近30名外国人。看着他们兴奋地谈论沿途的风景,我也满怀期待:古朴雅致的陈炉古镇一定是外国朋友梦境里才会出现的瓷器艺术品。
一到镇上,他们就飞快地跳下车,惊奇地饱览着眼前这个“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的陶瓷天堂。“哇,太美了!”美国游客柯瑞远眺着阳光下那一道道用“罐罐”垒起的院落,就像在欣赏一幅壮美的油画。
美中不足的是,眼下铜川没有外语导游。我们几个会英语的同志承担起翻译任务。后来,我得知铜川以前也有英语导游,因为外国游客少,都去西安带团了。没了导游,语言不通,外国游客来得更少,游客和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由此形成。这个能吸引世界目光的名镇多么需要人才的青睐啊!
外国朋友在这个瓷器建成的小镇里流连忘返,有的围在墙边驻足欣赏排列整齐的倒流壶,有的聚在窑边研究瓷器生产流程,有的蹲在瓷片路上辨别镶嵌其中的吉祥文字,有的摸着光滑可鉴的兽首爱不释手。当得知脚下的道路竟是另外一户人家的屋顶时,他们都惊讶地俯身往下看,连连赞叹:“太巧妙了!”当讲解员把倒流壶、公道杯、良心壶、凤鸣壶的奇妙之处娓娓道来时,外国朋友无一不睁大了眼睛摒住了呼吸,端详着这些瓷器瑰宝久久不肯离去。看着他们痴迷的样子,我不由哑然失笑,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筹备活动的紧张和辛苦一下子丢到了九霄云外。凝结着铜川人民智慧的陈炉古镇既是陕西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会随着外国朋友的足迹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但是,我很快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摆在面前,习惯用马桶的外国朋友怎么解决内急啊?我听导游说过,很多外国游客连蹲厕都不会用,他们总像小孩似的把裤子掉到地上,更何况这里只有最原始的茅厕呢!善解人意的外国朋友看出了我的顾虑,说他们对中国农村有一定的了解,对使用旱厕有心理准备。尽管如此,我还是浑身不自在,直到最后一个外国游客完成了中国农村式如厕,我才放下忐忑不安的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陕西农村已经迎来了外国客人,也赶快迎来先进的观念吧!
春节是旅游淡季,陈炉古镇仅有一家农家乐开张营业,接待能力有限。屋里摆不下,就把桌子拉到小院里。外国朋友不但没有感到被怠慢,还觉得别有情趣,风卷残云一般把一桌子的当地小吃吃得干干净净。可口的饭菜让他们忘记了没有活水洗手的不便。饭前,主人热情地用脸盆打来水,可第一个游客洗完后第二个游客朝盆里看了看就走了,结果仅有一人洗了手。我的脸“呼呼”发烫,不甘心地跑到卫生间,看有没有自来水,还没站稳就被眼前的龌龊惊得头昏眼花,连忙跑到外面阻拦要去如厕的外国朋友,耳边不时传来中国游客的惊呼:“太脏了!”后来终于在耀州窑博物馆找到了卫生条件较好的洗手间,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我记得有人说过,厕所的卫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清洁程度。比资金短缺更难解决的问题是一成不变的思想观念。
耀州窑博物馆竟然还有外语讲解机,我喜出望外,连忙分发给外国游客。可是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觉很多人都摘掉了耳机,费力地倾听着讲解员的中文解说。“你为什么不用讲解机?”我不解地问。“她讲得更有意思。”这位外国游客勉强能听懂一些中文。机器再先进也是冷冰冰的缺乏互动,远不能取代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民间大使”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印证。
晚上在药王山品尝完养生膳,外国朋友迫不及待地要去看花灯。说好了注意事项和集合时间,大家的身影渐渐分散在火树银花的夜色里。璀璨的花灯装点着如黛的山色,三两成群的游客徜徉其间,感受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夜色渐浓,大家恋恋不舍地在景区出口集合,又遇到了大煞风景的老问题。酒店已停止营业,只能到高速服务区使用洗手间。虽然经历了一些小波折,但外国游客的如火热情丝毫不减,低声谈论着今天的所见所闻,铜川之行让他们有了许多别开生面的“第一次”体验。
到家已近午夜,儿子虎虎早安然入睡。虽然少陪了一天孩子,我却度过了春节假期最有意义的一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亲眼看到了陕西农村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很多城市都像铜川一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境内外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完全可以发展为西安这个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延伸。转变观念,留住人才,改进服务,尽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是发展旅游的当务之急。
希望我的一生也过得像今天这么有意义。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