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浓淡总相忆
来源: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4-02-17 14:11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于长期工作在外的农家儿女来说,身处城市,根在农村,源来自那魂牵梦绕的一方水土。
春至兮归故乡,游子矣倍思亲。除夕黄昏,当我赶回故乡蒲城县城,隐约望见北寺宋塔时,所有一切都凝结成扑面而来的浓浓乡情。“为什么我的眼睛饱含热泪?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巍峨双塔插苍穹,五陵闲云浮春秋。遥想古时文人墨客,面对蒲城八景,或于春日桃梨烂漫时吟咏佳句,或于晚秋夕照间偶得妙文,或于夏夜皓月流辉下挥洒书艺,其意境不由让人神往。岁月无痕,春秋惊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县城工作十年。每每想起那断水停电的办公条件、逢雨泥泞的尧山大街、三餐辣子加馍的清苦生活、长夜苦撰文的奋斗时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岁月里积淀成酸甜苦辣,竟如同琥珀一样历久弥坚。蚌病成珠。我度过了最珍贵的青春岁月,也历经了最基层的人生淬炼,刻骨铭心。缘于此,近年来故乡的巨大变化使我感受至深。
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在于工农商业的繁荣,而在于生态与和谐之美。蒲城近年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突出创造绿色GDP,将就地和异地城镇化相结合,将园区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施“南扩东进”战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宜居、宜业、宜商的氛围日渐浓厚,一座现代化的靓丽新城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漫步在大街小巷,恰如打开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亮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让人流连忘返。那无墙透出的绿色、无栏亮出的绿色、无障共享的绿色,让人忘却自我,似与绿意絮语。那城南紫荆公园的乔木林、灌木丛,疏密得当,或横或斜,枝头悄然萌发一丝青绿;苍松如巨伞,撑起浓绿;翠竹在冬阳下,泛着鲜绿。间或栏杆亭廊,曲折迂回,雕梁画栋,琉璃碧彩,曲径通幽,小石满径,鹊踏青枝,婉转啼鸣…… 一时之间,园与人、动与静、绿与黄、风与光,融为一体,妙趣天成,美不胜收。
大年初一,踏着乡间的柏油马路,看到两侧农村统建的房屋,错落有致,深感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五爸家漂亮大气的客厅,我与堂弟子升兴致勃勃地谈起事业。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城市开公司经商。去年,他动用多年积蓄在西安高新区购买了一套房子,圆了住房梦。谈及未来,他动情地说:“我现在最苦恼的是户口仍然在农村,虽然身在城市,奋斗在城市,但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以后有了孩子,入托就是大问题。”
在看望我的姑妈时,她非常高兴地告诉我,孙子从云南大学毕业后,招聘到西安某大公司上班,专业对口,孩子表现十分优秀,年前已当上班长。眼看孩子成家立业了,在欣慰之余,谈及户口问题,却忧心忡忡,她期盼能把孩子的户口迁到西安,心里就真正踏实了。
听了身边这些真实的事,我的心情不由沉重起来。我的这两个亲戚都是重点大学毕业,融入大城市是他们的共同梦想。正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为他们在现实基点上奋力腾飞的动力源泉,激励他们达到新的人生高度。我想,这些人才如能有序融入大城市,无疑利国利民利家。而现在西安人才交流中心的户籍管理明文规定,必须同时具备有固定工作、社保、房产证等各项条件。如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优秀人才进城落户步伐,既是这些人才心中的隐忧,也是政府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工程。
当与亲人们握手道别之时,我心潮澎湃,期盼他们早日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殷誉玮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