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山东过年话反差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12-02-27 08:57

  曾筹划了几年的山东之行总因琐事缠身而耽搁,今年终以成行。备礼物,购车票,携妻带儿,一家三口融进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颇有些豪壮感。妻子老家在民风淳朴、开放发达的山东潍坊,是有名的“鸢都”和大棚蔬菜之乡,也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省亲那天,天空雾霾笼罩,列车经河南直抵潍坊后,云雾都不曾散去,让人无限感叹着经济高速发展背后如此高昂的环境代价!

  五年未归,走出车站,扑面而来的海风清甜舒爽,虽寒却润,不由人神眼清明。新建的车站恢宏宽敞亮堂,虽逢春运叠潮,人却寥寥可数,和来时西安车站人流如织、肩扛手提的阵势相比,恰如两个世界。

  因为兴致,我提议坐公交回家。车上乘客仍只寥寥几人,到时即发,未有拖延。车行一程,被一乘客拦住,及至人与行李上车,用时不短,但司机、乘客并未焦躁催促,一派友好平和的氛围,让平时见惯堵车、挤车、鸣笛刺耳、埋怨呼喝的我心中滋生许多感慨。行至十字路口,也有三轮车及自行车暂停的明显标志,虽等时稍长,但自行车、行人无一乱闯,秩序井然,与西安街道上的摩托车、自行车无视红灯、急速行驶成为反差。甚至交通指示灯的绿灯上小人的跳动频率都比内地快一倍,让行人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车窗外的马路规划有致,宽得惊人,放眼望去,尽是双向八车道、十车道的柏油路,一直续延至家门口,“公路建设看山东”的美名实不虚传。

  车出市区,路旁除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棚外,尽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大小企业。正值饭时,一群群年轻工人高声谈笑着。细思忖之,我们一直在向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这种不必背井离乡,不必忍受城市高房价的重压,不必面对留守老人、孩子的泪眼,在自己家门口工作的生活理想状态,不正是我们西部需要学习、建设和努力实现的吗?

  下车到家,亲人嘘寒问暖,殷勤款待更胜往昔。受自身职业影响,我不由把这东部乡村和我从小生活过的西部乡村对比,处处寻找差异之处的深层次成因。从观念上看,潍坊地处胶州半岛,发展较早,农民思想开放,观念超前,他们平和、诚信、包容,人比较好相处,不狭隘、不欺生,且从不固化,不单表现在经商方面,在日常的红白喜事以及人情世故等方面更简朴明了。相反,陕西处于中国内陆腹地,多山少川,发展起步晚,基础建设成本高,观念较陈旧,改革创新意识欠缺尤甚。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东部沿海农村发展至少快于西部5到10年。村村道路实现硬化且配套安装了路灯,并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适值春节,路上已经找不见自行车的踪影,大部分的家门口都停放了小轿车,让我惊叹藏富于民在这里已不是遥远的梦。据了解,我们所在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单是规模种植户和养殖户就占到半数以上,其余人要么在自家门口的工厂朝八晚五,做着八小时的产业工人,要么在街镇上作个体老板,基本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实业,与西部很多地区的萧条、闲散、贫穷形成鲜明对照。

  假日匆匆,从返程火车上遥遥望去,从山东境内密密麻麻的大棚到河南境内连片不断的麦田再到陕西境内高高低低的山脉、沟壑,似乎感觉愈走愈贫困,但转念又细想,我们陕西现在的经济发展不正如这高速行驶的列车,正在奋力急追么?我们所努力发展的中小企业不正潜力巨大么?身处其中的我们不正为家乡建设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么?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