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陪妻子回娘家探亲,时隔两年之后再来乌鲁木齐,与亲友闲聊,在街头漫步,我无时不感受到这里同陕西一样,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两相对比,我惊讶地发现,新疆虽然整体发展还相对滞后,有些方面却已走在了我们前面,一些好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收入——老百姓永恒的话题
每次回来,总要到妻子的二姑妈家坐坐,她也会摆上一大桌子菜,让我有些不忍。因为我知道,她是一家已改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普通退休职工,退休金只有1400多元,姑父早年离世,招待我们一次,压力实在不小。
然而这次回来,我明显感受到了不同。家里陈设一新,人也更加精神了。聊起来才知道,乌鲁木齐2010年搞了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她的退休金翻了一倍还不止,生活一下子宽松了。
岳母是国有粮食企业的退休职工,工资以前也在1400元左右,现在逐年上调,虽未实现翻番,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了。
数据显示,2011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2元,分别增长13.6%和17%。虽然城镇居民收入低于陕西,但农民收入却比我们高出了近8个百分点,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较我们为小。
收入是老百姓永恒关心的话题,一个地方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最大的影响因素恐怕就是收入状况。提高收入不仅要解决“普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下大力气消除“特困”的现象,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工资上涨的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支持政策,相信用不了多久,陕西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能像经济总量一样,在全国实现更快的进步。
BRT——城市拥堵的溶栓剂 乌鲁木齐人口虽只有300多万,但城市南北狭长,城区面积不大,上下班高峰时,主干路段原本十几分钟的车程,堵上1个小时一点都不稀奇。这种情况去年出现了一些好转,原因是城市规划建设了多条BRT专用公交线。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的简称,随着它的开通,乌市停运了同一线路的原有公交,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刀郎,在《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唱到的“停靠在八楼的2路汽车”。2路公交是自乌鲁木齐成立公交公司就存在的元老线路,它被BRT取代,在乌市公交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关注乌市的BRT,是因为西安城市更大、人口更多,交通也更为拥堵。地铁2号线开通后,其快速、便捷有目共睹,但由于路网建设周期较长,短时间内还无法替代公交。当然,一种交通体系的建立要视城市综合情况来定,西安是否适合发展BRT, 相关部门一定会有适当的考虑,但至少通过发展立体的现代公共交通体系、规范交通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等综合措施来治理交通拥堵,乌鲁木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
外贸——连接中亚的枢纽站 乌市街头大部分的商铺,门头都用汉语和维语两种语言来标注,在工业品集中的路段,用汉、维、俄、英四种语言标准的也不在少数。
这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2011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17亿美元,增长26.6%。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我们,究其原因,就在于新疆很好利用了边贸优势。
经济外向度低,是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我省省情所作出的准确判断,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形势仍不乐观的情况下,陕西工业品出口压力更大。省委、省政府领导指出,企业要及时转换思路,眼光不能只盯住几个固定国家,要把新兴国家作为出口的主战场,在逆势中求进步。
新兴国家,中亚地区确实不应被忽视,但受各种因素制约,目前我省与中亚的贸易合作比重依然较低。2008年,我省曾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新疆考察,并特意调研了霍尔果斯口岸,这是我国距离欧洲最近的口岸,如能好好加以利用,针对中亚地区拓展市场,一定会对全省的外贸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古人云,见贤而思齐,三人行可择善而从。对陕西来讲,发展中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一时一刻也不能懈怠,只有时刻保持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争先进位的锐气,才能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