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小苹果 大产业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12-02-16 08:43

  过年回家,看到村里又建起五六排整齐的新居,每排房屋之间都修了宽阔的水泥路,不禁问起父亲:“新房子怎么盖得这么快?”父亲笑答:“有两三亩苹果树,三年攒个10万块钱也不难。年轻人打零工再赚点,不就是一套新房子!你看看咱这条街现在有多少辆车?”听父亲这么一说,我顾不上晕车难受,跑出门一看,好家伙,一条街30户人家,车子就有十来辆。再到几个叔伯的新家转了一趟,新房子装修细致,家电齐全,一点儿也不比西安的差。我心中不免感叹,农民的日子真的是富裕了,苹果园的功劳还真不小。

  “要发家,种苹果”,一度是旬邑农民致富的梦想。我们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栽植苹果树,如今已有300多亩的面积,许多村民靠苹果过上了好日子,对他们来说,苹果是致富的金蛋蛋,多栽树就能快致富。邻居家靠10亩苹果供着两个孩子上大学,销路好的时候,一年就能挣十几万;张嫂是村里出了名的女强人,自己代销苹果,去年四五个月就赚了十万多元,虽然辛苦些,但她很满足,总说苹果带着她走南闯北长了见识。

  初一给八婶拜年时,新房子、热炕头、红富士苹果,村里招待客人的“三件套”。婶子家就她和一个妹妹在,八叔卖苹果去了,过完年才能回来。我颇感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村里去年苹果大丰收,根据往年行情,大家认定市场供不应求,所以许多人把苹果放进冷库,等着春节前卖个好价钱。结果等了几个月,果商来的越来越少,给的价钱也和预期有差距,苹果卖不出去了。八叔是苹果大户,眼看着2万公斤苹果没人要,他一着急就和村里另一家联系了车辆,拉着3.5万公斤苹果去了广州,虽说有了销路,但价钱却不咋的。婶子说,今年差不多白忙活了。听她一说,不由人心生疑惑,旬邑是全省首家优质苹果基地达标县、“中国苹果20强县”,苹果竟然卖不出去?如果真是这样,村里人靠苹果致富的梦想还能走多远?

  中午在二伯家吃饭,又说到了苹果。二伯家的姐姐、姐夫两口子高中毕业,两个人懂技术,种的苹果比别家好,加上这几年自己做代销,日子过得是有声有色。谈到今年苹果不好卖,姐姐打开了话匣子:“大家不懂科学种植,苹果品相不好,加上品牌没有打出去,肯定不好卖,还是要在提高苹果品质上花心思。”我自幼喜欢吃苹果,印象中儿时吃到的红富士异常美味,就算现在,旬邑苹果的口味也并不逊于洛川苹果,为何要面临销售难的尴尬?看我一脸郁闷,姐夫接着说:“交通不好也是一个原因,我往年带的客商今年都不愿意来了,你说咸旬高速什么时候修好啊?”

  想想也是,村里苹果外运主要靠的是211国道,多以山路为主,运输成本高不说,遇到雨雪天气还非常危险。记得在烟台读书时,当地客商就跟我聊过,说旬邑苹果确实好,但运输麻烦,大家不愿意去。五、六年过去了,没想到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就算交通不好,可是咱们村苹果起步早,不至于在技术上落后吧?”我的话还没说完,正读高中的侄子反问我:“咱家苹果都是我四爷管,他能懂技术?姑姑你知道不,人家洛川苹果都是测土配肥的。”姐姐接过话茬:“苹果品相、质量跟上肥时间、上啥肥料都有关系,这方面咱做得的确不够。”

  “这么说,是咱苹果的问题?”我话刚出口,七叔进门了,“你都是省上的干部哩,你说我还要不要再种两亩苹果?都说旬邑苹果好,我咋觉得一年不如一年呢。”一句话问住了我。是呀,虽说农产品种植正在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但村里人种苹果还是靠经验,今年卖得好,明年就多栽树,明年没销路,后年又不知道咋办了。真正靠苹果致富,说到底还是要做大产业。一个是要把路修好,改善交通条件;再就是健全流通体系,物畅其流;三是要大面积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苹果品质。把这几件事情做好了,家乡的苹果就该能卖上好价钱了,乡亲们也该信心满满地种苹果、奔小康吧。

  如何把小苹果打造成大产业,让今天的致富果成为明天的致富路,我想,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