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圆梦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12-02-14 08:39

  还有人一辈子没进过县城吗?在我的家乡彬县还真有,不过现在他们这个进城梦总算是圆了。这是我春节期间在家乡见到的最受感动的一件事。

  正月十四,中午的阳光格外灿烂,照化了远山的积雪,也照热了县城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大家呼朋引伴,抱孩子、扶老人,循着远处锣鼓喧天的声响,赶着去看元宵节社火巡游展演,我和朋友也怀着兴奋的心情挤在密密麻麻的人流里。往年城中社火不少,但多为群众自发组织,规模较小,今年县里为了响应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特别举行了这次巡演。整条公刘街上彩旗招展、锣鼓齐鸣、龙腾狮舞,人行道上群众摩肩接踵、欢声鼎沸,各乡镇、社区和企业精心准备的节目,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在喜庆热闹中都展现着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的精神风貌,真可谓是一道民俗文化的饕餮大餐,让人在享受之余印象分外深刻,不过最让人难忘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坐在观礼台上的一百多名特别的观众。

  他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享有如此特殊的待遇?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专门打听了一番,原来,他们都是政府特意邀请来的偏远村镇从未进过城的群众,他们大多是贫困户和孤寡老人。

  最近几年,彬县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在外工作的我,个把月回去一次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家里集中供暖供天然气啦,堂兄堂妹享受15年免费教育啦,件件都是喜事,尤其是2008年县上精心规划的泾河新区,几年里已经从蓝图变成了现实,让人倍感振奋。可以说,大多数人的日子都红红火火有奔头,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还有少数群众因疾病、残疾、居住偏远等原因生活贫困,甚至一辈子都从没到过县城。值得庆幸的是县委、县政府没有忘记这部分人,特意选择大年十四这天,把大伙儿接来,圆了大家逛县城的梦。

  这100多名群众来自县里的各个乡镇,一大早大伙儿就坐上了县里租赁的大巴车驶上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行程安排的既新鲜又满档,上午,先参观新建的中心敬老院,然后在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下洗澡、体检,中午在喜庆祥和的餐厅里丰丰盛盛地用过了节日餐,下午看社火巡展,参观泾河新区、防洪大堤、豳风苑、彬州大厦、开园广场和公刘雕塑,直到天色将晚,难忘的一天才落下了帷幕。

  第一次进县城就像乡里娃头次吃挂面,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既开心又稀奇,这里面最为激动的当属来自闫家河幸福苑50岁的牛娃。闫家河地处山沟,群众中还有人患有大骨节病和遗传性智障病,牛娃是村子里的侏儒之一,他和乡亲们祖祖辈辈分散居住在沟沟岔岔的土窑洞里,种着旱地梯田,过着贫穷封闭、靠天吃饭的日子。为了彻底改变闫家河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县里在离公路近、地势平坦的地方建起了中心新村。一栋栋漂亮的楼房,配套了水电、道路、小广场、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设施,让村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考虑到后续发展问题,闫家河村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带领群众大力发展金银花特色种植,现已摸索出门道,初具规模。牛娃告诉大家,当初自己因太穷承担不起建房的自筹款,没想到的是,政府专门针对村里贫病、残疾和智障的20多名群众建了一个幸福苑,牛娃一分钱没出就住进了红瓦白瓷片的新房子,他现在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到这会儿还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彬县人,也在县上工作过,回家乡看到听到这些,一方面倍感高兴,以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另一方面也惊喜县上的这一做法有创意,想着能否在更大范围内借鉴,如组织从未进过西安城的贫困群众逛逛西安,组织从未逛过本地景点的贫困群众逛逛自己家乡的景点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拓他们的眼界,激励他们努力脱贫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