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历史归档>2019 > 回乡见闻

别样的家乡一样样的情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12-02-13 17:01

  我的家乡在山西灵石绵山脚下的旌介村,爱人的家乡在澄城西干浴村,因为有长辈在,每年过年我们都会返回老家拜望,熟悉而亲切的村庄,总是让我有见有闻有感慨。

  儿时最盼过年,最盼望回到旌介村的姥姥家,因为人多热闹,可以尽情欢笑玩耍。姥姥住三舅家,三舅当过汽车兵,有两辆卡车跑运输,算是村里的“本事人”,前两年借钱拆了旧窑盖起了小二层,现在还清了债,日子过得挺滋润。进了三舅家的客厅,左边放着电脑,右边摆着电视,中间是一组沙发,很是现代化。说到新建的“洋房”,三舅自豪地说:“铺的是地暖,只是现在煤不好搞,冬天缺煤烧,听说村里开春要接入城里的集中供暖,那时就更美了。”给姥姥拜过年后,问姥姥过年村上发什么不?她说还不错,除了新农保一个月的60块钱,还给每人发了一张100元的超市卡。一起拉家常时,村里刚结束的换届选举成了主要话题,大家把从候选人报名到投票选举的整个过程叫“海选”,说一个叫二宝的村民在“海选”之初扬言要花几十万当村主任,落选后成为了笑柄。姥姥说:“哼!我才不收他二宝的好处,我也不选他,选上他后,过两天又问你来借钱。”大家笑姥姥有“民主意识”。 

  到了午饭时间,三舅说到村口的五星级酒店吃饭,我很惊奇。一家人坐着车到了村西口,果然是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和管理的酒店,装修豪华,菜品精美,服务规范,餐饮、住宿、娱乐一应俱全,一问才知道,这里离王家大院和绵山风景区两个景点不远,而且紧邻京昆高速,有人看到了商机,就在这里建了一座酒店,县里还引进开发商在附近修建了拆迁安置房和商品房小区,四舅就把老院子卖了在这里买了商品房。吃饭中间,妈妈看着一个服务员眼熟:“你不是福根他女儿?”服务员诧道:“是啊,你怎么知道?”原来这里的服务员、清洁工大多是附近村里的青年,虽然工资不很高,但避免了离乡劳顿之苦,一年下来也能攒下2万多块钱。 

  年初五过后,我和岳父一家回澄城给大伯家拜年。想到村子里颠簸的泥路,心里难免有些忐忑,谁知进了村,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映入眼帘,心里不由畅快了许多!只是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多少显得有些冷清,爱人也说没有儿时那么热闹了。 

  大伯早些年去世,卧病在床的大娘因为我们的来到精神显得颇好。听大娘说,由于她的病,表哥们都没有外出打工,家里收入全靠种地,前些年收成不好,孙子们还得上学,各种开支压得人喘不过气。这几年情况好多了,农民有了合作医疗,她看病的花费几乎全部报销,小孩上学也只交书本费,还有免费的鸡蛋和牛奶,再加上政府的一些惠农政策,收入翻了几番,日子好多了。闲聊间,乐呵呵的嫂子端着一盆苹果进来,上面还贴着各种祝福的话语。嫂子边削苹果边说:“咱这是套袋苹果,长的特别好,再经过包装,一个能卖到以前4个左右的价钱,家里6亩苹果园,去年卖了10多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吃饭时,能干的嫂子又做了一大桌丰盛的午饭,鸡鸭鱼肉一应俱全,还有北方并不多见的海鲜。 

  下午陪岳父去他的一个老战友家转了转,闲聊中得知,下半年乡村进行了新农保和军龄补贴的统计工作,村干部们很是忙了一阵,据说今年就能兑现到位,年前村里还给贫困户和80岁以上的老人发了一袋面。春节前,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里的社火、秧歌等活动也热热闹闹的,现在这些人又返城务工去了,农忙时还需雇黄龙山上的人来割麦子、收苹果。 

  春节过去了,三舅那精明闪亮的眼神、岳父战友那憨厚朴实的笑容、嫂子那添酒劝饭的热情仍不时在我脑海浮现,两个地方都是我的家乡,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在他们的眼神、笑容和热情里,我读到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知足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