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12-02-13 16:52
闻到年味的雪花忍不住在腊月二十八纷纷扬扬地洒向大地,商场里、超市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汽车站、火车站,人们归心似箭,步履匆匆。整个城市像被年搅动了,喧腾着、忙碌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腊月二十八这天,伴着迟到的雪花,我驱车载着妻女返回故乡——铁镰山下的大荔农村过年。
虽然雪花飞舞,气温骤降,但故乡的年味融化着雪,融化着冰。大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家家户户飘出的香味,农家院里的欢声笑语使故乡的冬日充满温馨、充满活力。因为出门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更加珍惜这一年中难得团聚的美好时光。家乡的年味更浓、情更暖、人更亲。
过年的几天,跟父母聊,跟亲朋聚,大家的话题总离不开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惠民政策。这几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乡的变化确实太大了,房新了、路平了、灯亮了、水通了、树绿了、私家车多了。几年不回家的人真能找不到家了。
你别说,还真有找不到家门的人。年三十下午,我跟几位儿时的伙伴站在村口聊天,见一辆挂有广东牌照的小汽车在村口转来转去,好像迷路了,随后车上下来一位穿着入时的中年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早几年去广东务工的小学同学。
“我说嘛,咱村里咋来了广东人咧。”
“哎呀,成广东人咧,忘了家乡咧。”
“你小子咋敢回来。”
我们几个七嘴八舌,弄得我那同学连连说抱歉。
“不怕你们笑话,还真是找不到家了,现在这平整的水泥巷道、整齐划一、气派的新房子,还真不敢认了,这不是闹笑话嘛!这几年,看电视、听广播,只知道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想不到变化会有这么大,了不起呀!了不起呀!”
同学几年不见,自然要叙叙旧,谈谈心,远方归来的同学设席摆菜,宴请我们几个好朋友。席间,我们又感慨家乡的变化之大。同学的母亲插话说:“你看今年刚接好的自来水,多方便呀!咱人老几辈,水吃的人牙齿黑黄,到了外边,都不好意思张嘴,害怕露出一嘴黄牙。以后的娃娃再也不会是黄牙咧。装这自来水,还没问家家户户收钱,党的政策太好了,这几年国家给咱农民办的好事就不断。”
“我听说,省上专门成立了农村人畜饮水办公室,就是要解决咱农村的饮水不方便、水质差的问题,家乡这一片是有名的高氟水区,地势高,离矿泉水水源地远,引水麻烦着呢,一路上建了好几个加压站,水才能引到咱这,就这一项国家就投入了两千多万元。”
“党的好政策多着哩,我和你婶一人一个月能领60块钱哩!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吃上国家饭咧!”同学的父亲不善言谈,在那样的氛围里也跟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听说,国家给每个60岁以上的人一个月都给60块钱,这国家得多少钱啊,胡锦涛就是有办法。”
农业税免收、合作医疗、义务教育的三免一补、修路通水、农村老人的养老补助,家电补贴、图书下乡、科技下乡,这一项项好政策,乡亲们着实得了实惠,喜在脸上,记在心里。
回家也就六七天时问,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心里暖暧的、甜甜的。
近几年回家过年,看到的不光是家乡的面貌变化,乡亲们的精神,家乡的年俗变化也不少哩!
现在在巷道里,你能听到天南海北的各地口音,小伙子领回了四川媳妇,姑娘领回了安徽小伙;你家的媳妇是回族的,他家的女婿是蒙古族的;招待客人,你家端上了北京烤鸭,他家摆上了德州扒鸡。日子富裕了,乡亲们的腰杆都直了。
出去务工让全国各地的人们走得更远,也走得更近。各地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各地的习俗在家乡融合、改变着家乡的年俗。过去一些封建的习俗,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涤荡得不多了,家乡父老以开放的、科学的姿态过新年、迎新春。
2012的家乡新年是喜庆的,祥和的,然而在这喜庆的气氛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让人心忧、让人焦虑。
这几年,农村的文化建设叫得很响,但到了最基层村组的神经末梢,文化建设的成果就不那么明显了,乡亲们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半大的孩子聚在一起抽烟、喝酒。我想这一个原因可能是农村文化建设设施的不到位,另一原因也可能是现在的乡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到吧!
过年那几天热闹、红火的乡村,过了初五就像掏空了五脏六腑一样,又趋于平静了,青壮年都走了,剩下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一些年轻的妇女也渐渐走出家门。农村“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等社会矛盾亦然显现出来,作为最弱势群体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依然主要靠家庭赡养和自养,虽有国家补助,仍是杯水车薪;承担农村繁重体力劳动主力军的留守妇女心理、生理压力增大,健康安全状况堪忧;留守孩童缺失了父母的关爱、照顾,性格野了,学业荒了,长大又是早早出去务工,他们没有了文化武装的头脑,留下的仍是无尽的缺憾。是不是该给打工潮降降温了,城里的世界很精彩,是否适合你自己。年轻的父母们,是否该为老人、是否该为自己孩子的未来想想。
年过完了,辞别年老的双亲,踏上返程的归途,家乡的喜、家乡的忧记在心里。有人说,离开家乡的路有多远,思念家乡的情就有多长、多浓,家乡永远是在外游子的牵挂,心灵的归宿。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