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绘就乡村新图景

首页>新闻>图片新闻

绘就乡村新图景

时间: 2025-11-27 06:56 来源: 陕西日报

9月8日,蓝田县小寨镇牛心峪村,游客在向日葵花海中拍照(资料照片)。

4月3日,航拍的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一处茶园(资料照片)。 

苹果、猕猴桃、羊乳3个产业体量稳居全国首位;茶叶、食用菌产量和设施农业规模居西北首位;集成推广关中灌区两料“吨半田”、陕北春玉米“一季吨粮”、陕南稻油轮作“1253”等高产模式;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008个,提升改造74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

11月2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渭南市、安康市、杨凌示范区负责同志介绍了“十四五”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5年来,陕西坚决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种业创新不断突破,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四良”协同 保障粮食安全

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是提高粮食产量最核心、最有效的途径。

“十四五”以来,陕西立足省情农情,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陕西特色的粮食单产提升模式。

——良田方面。坚持把全省更多适宜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68万亩。对于剩余的永久基本农田,按照国家要求,未来10年内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保证粮食生产提供良好基础;着力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数字化管理。

——良种方面。做好良种培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各市农科系统不断培育适合陕西的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新品种。

——良机方面。增加农机报废补贴品种,使更多农机进入补贴范围;加大农机手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最先进的农机操作方法,并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加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新技术新装备落地应用,小麦、玉米、水稻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良法方面。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农技部门、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作用,使他们与散户形成联动关系,推动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沟播等增产技术应用推广;提高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保证种粮农民和种粮区域基本收益。

“我们将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说。

延链补链 龙头带动发展

“近年来,我们将重点产业链建设作为经济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渭南市副市长刘宝琳说。

“十四五”以来,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坚定特色定位,聚合资源要素,持续延链补链强链。

陕西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向优生区优势区集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加工园区建设、技术推广、品牌营销等20件实事,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2359.7亿元;开展陕农优品“产区行”“销区行”精准对接活动,富平山羊奶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国家培育计划;坚持四级联建、链群同构,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强镇数量分别达到11个、13个、63个,省级以上融合载体319个,实现重点链集群全覆盖、重点县园区全覆盖。

同时,陕西着力实施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774家;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5万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吸纳就业、入股分红、合作联营等方式,将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奋力推动陕西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吴昱说。

宜居宜业 共建和美乡村

“我们探索出‘整治夯基、拆建提质、育人铸魂’的发展路径,精心谱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部曲’,系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安康市常务副市长黄戈说。

和美乡村建设能够对乡村资源进行有效盘活,进而推动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陕西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结合本省实际,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关中地区,彰显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之美,努力建设现代宜居的关中民居;在陕南地区,彰显秦巴山水灵动之美,着力打造秦岭山水村庄;在陕北地区,彰显农牧交错广袤之美,加快建设黄土风情人家。

陕西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示范引领,每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奖补省级财政资金100万元;一手抓重点村帮扶,出台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确保在乡村全面振兴中不掉队;对其他村抓好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带动全省1.6万个行政村整体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1%,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5.08%。

为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陕西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同时,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说事议事会等群众社会组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记者:徐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