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陕西聚合资源为职工提供更贴近更务实的服务

从职工的“急难愁盼”入手

首页>新闻>要闻

陕西聚合资源为职工提供更贴近更务实的服务

从职工的“急难愁盼”入手

时间: 2025-11-17 06:39 来源: 陕西日报

近年来,陕西各级工会从职工“急难愁盼”入手,建设了一批工会驿站、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等,在解决职工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为“城市奔跑者”建“家”

11月3日7时,35岁的快递员王申骑着电动车赶往西安市雁塔路附近的网点仓库。途中,他走进大雁塔北广场旁的红雁塔工会驿站,这里配备的微波炉、冰箱、饮水机和便民医药箱等,让周边户外劳动者免费使用。

走进驿站,王申熟练地将自带的早饭放进微波炉加热,趁着间隙刷起了新闻。“每天上班前在这儿吃口热饭,感觉一整天都有劲儿!”他笑着说。打开手机上的高德地图,王申指着屏幕介绍:“我负责的2.8公里配送范围内以前只有1家驿站,现在有3家,太方便了。”

为给“城市奔跑者”筑牢休憩港湾,陕西整合社区、商超、加油站、电信营业厅、银行网点等各类场所资源,已建成工会驿站6933家,日均服务职工群众7万人次。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今年以来,陕西省总工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站点专项评估,对未按时开放、使用率低、职工满意度差的站点,采取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摘牌清退的措施,倒逼服务提质增效。

前不久,省总工会办公室青年干部曹祎璐就换上红马甲,在恒丰银行西安劳动南路支行工会驿站当起站长。从8月14日到10月24日,省总工会分3批组织青年干部开展这项活动,56名青年干部先后深入一线倾听意见、挖掘驿站服务潜能。

“透过驿站落地窗,我发现马路对面几位快递小哥坐在车上休息,却没人进来。”曹祎璐带着疑惑上前询问,才知道小哥是“不好意思进去,怕银行职员不高兴”。她立刻意识到这是驿站宣传不到位造成的,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

“‘当一天站长’活动就是要让工会干部沉到一线发现问题。”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杜佳鹏说,活动收集到的不少一线意见,已成为驿站优化服务的重要参考。

职工夜校点亮“充电”时光

每天夜晚,榆林市工人文化宫灯光温暖明亮。职工夜校教室内,锣鼓声与板胡声交织。

榆林市职工夜校依托工人文化宫免费提供瑜伽、书法、秧歌等10余种课程,让职工在下班后能解锁“两点一线”之外的新体验。

近年来,陕西各级工会把职工夜校作为服务职工、文化惠民的有力抓手,不断提升工会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让工人文化宫转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夜校学什么,职工说了算。在职工夜校的课程设置中,陕西各级工会普遍采用“职工点菜、工会配餐”模式,西安市、宝鸡市、铜川市、榆林市、汉中市等地的工人文化宫线上收集职工调查问卷千余份,深入了解职工学习诉求,并将问卷结果作为优化课程设计的重要参考。

秦腔教室里唱念做打、书法课堂上墨香四溢、AI基础应用课紧跟时代步伐、服装搭配教学时髦感拉满……从传统技艺到数字技术,从文化熏陶到健康养生,从职场技能到生活美学,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是陕西各大职工夜校课堂的显著特色。

“公益普惠”是陕西职工夜校的鲜明标识。“外面一节瑜伽课要几十元,这里不仅免费,老师还是专业教练,超值。”榆林市职工夜校瑜伽班学员王丽说。

在西安市小寨工人文化宫举办的无人机课堂上,老师手持设备,详细讲解飞行原理、安全规范和航拍技巧。这类聚焦新技能、新职业的课程备受青睐。“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学会操控无人机,我将来也可以尝试寻找低空经济相关的工作。”职工学员钟蕊说。

去年以来,西安市总工会所属各工人文化宫累计开设AI基础应用、无人机操作等60门课程,培训职工2.4万人次,帮助职工提升竞争力、拓展职业技能。

打造职工8小时外的“精神乐园”

“馆藏丰富、环境好、交通方便,还能免费带孩子来读绘本,真是太贴心了!”10月31日,全职妈妈汪小蕊带着两岁半的孩子,又来到西安市莲湖区世合小区旁的职工书屋“寻宝”。孩子以前在家总爱看电视,如今在书屋亲子区的绘本世界里能安静待上大半天。

不远处的西安市总工会示范职工书屋同样人气十足。宽大的原木桌椅、温馨的咖啡水吧、设施完备的母婴室,二层还设有阅读分享和艺术展览专区。“我们着力打造舒适体验,让书屋真正成为职工的‘精神乐园’。”西安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家书屋建成当年就获评“全国工会品牌职工书屋示范点”。

目前,陕西已建成全国职工书屋479家、省级职工书屋837家。近年来,省总工会对书屋建设的考核从“重硬件”转向“重软件”,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为书屋注入活力,引入“樊登读书会”等专业机构,开展“工会专场”讲书活动557场,覆盖职工5万人次;培育20个省级示范职工读书组织和78名基层讲书骨干。

连续4年举办的全省职工讲书大赛,让广大职工成为阅读推广的“主角”。4年来,252件作品参赛,一批“会读书、善表达、能传播”的职工讲书明星脱颖而出,让知识在书香中传递、情感在书香中联结。(记者:郭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