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要闻

农高会期间多场专题会议论坛举行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5-10-30 07:02

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10月27日,第三届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大会暨合成生物赋能农业科技论坛在杨凌举行。本次大会聚焦“合成生物赋能农业科技”核心主题,共探未来农业发展新路径。

在备受关注的嘉宾演讲环节,7位行业顶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合成生物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展开思想碰撞。

大会发布与推介环节同样亮点纷呈。榜多多首席研究员耿海荣发布《食物系统图谱报告》,并揭晓“榜多多年度系列榜单”,包括“未来农业TOP100”等六大榜单,为行业筛选出一批具备创新力与成长性的企业、园区及产品。

大会还举行了未来农业产业基金联合体新增成员入会仪式。丝路同辉基金、初华红樱投资、重庆三峡基金、河南创新投资集团、西安都市农投、勤智资本等6家创投机构入会。当天下午举办了生物合成技术赋能农业秸秆高值转化科技论坛和未来农业头部基金对接暨上榜企业路演专场活动。(记者:肖倩 见习记者:柯雁清)

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10月25日至28日,由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杨凌示范区召开。

会议以“根脉与新生”为主题,设置“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与当代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主题圆桌会议。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曹幸穗等6位专家围绕“寻根·中华农耕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困境·传统农耕文明在现代化浪潮中遭遇了哪些断层与困境”“转化·如何构建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接口”“重构·如何打造制度、科技与文化协同的‘韧性乡村’共生系统”“超越·中华农耕文明能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5个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

会议共组织了两大主题主旨报告。第一场报告聚焦“中华农耕文明研究”主题,第二场报告聚焦“中国农业古籍研究”主题,10余位嘉宾进行主旨报告。

会议共设7个分会场,聚焦考古资料与农业史研究、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等专业方向,对近80项学术成果进行交流分享。(记者:肖倩 见习记者:柯雁清)

2025乡村振兴论坛举办

10月26日下午,以“发展合作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5乡村振兴论坛在杨凌示范区举办。本届论坛设置致辞、主旨演讲、经验交流、项目推介4个环节。

在主旨演讲环节,4位专家学者围绕组织创新、农村改革等主题作分享,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参考方向。在经验交流环节,来自贵州省、浙江省、湖南省、安康市、礼泉县、杨陵区的6位代表先后分享各自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具体实践路径与典型经验。项目推介环节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和企业代表围绕产业助农等重点领域,向参会代表推介了一批优质项目。

主办方介绍,乡村振兴论坛至今已举办5届,主题涵盖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已成为杨凌农高会上汇聚智慧、展示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践的标志性品牌活动。(记者:孙丹)

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召开

10月27日,以“创新驱动 赋能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召开。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海洋分别围绕生物育种、航天育种、基因组育种、种业发展等前沿领域作了主旨演讲,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本届论坛还集中举行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展示与签约活动。当日,国家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旱区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石家庄博瑞迪生物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场签署了小麦设计育种战略合作协议。

当日还举办了新品种新技术推介与前沿技术交流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团队发布了“陕单930”玉米、“武农981”小麦等新品种,并推介了智慧农业小程序。(记者:杨光)

陕西现代农业对外合作对接活动举办

10月28日,陕西现代农业对外合作对接活动举办。

陕西农业资源丰富,果业优势明显。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在杂交小麦选育、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乌兹苏夫塔米诺特水务公司财务和经济部门副主管达达巴耶夫·苏伦库贾表示,非常希望能以此次对接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陕西在农业水资源管理、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江宝齐表示,农业合作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事业。希望与海内外企业共同开展农业投资、农产品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让更多“陕西味道”走向世界,也让全球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市场。(记者:田若楠)

杨凌国际农业机器人产业大会举行

10月26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杨凌国际农业机器人产业大会在农高会D馆举行。现场举行了农业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杨凌农业机器人数据训练基地揭牌仪式,并进行了农业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及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大会现场,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王大宁深入解读《中国农业机器人标准体系打造及优先策略》,睿抗国际公开赛组委会副主任彭保林发表题为《以赛促产,机器人产业人才基地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演讲。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仲山表示,农业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将搭建起聚焦技术转化、项目共建、人才互通三大方向的合作平台,为农业机器人研发应用提供“试验田”;农业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及基地将联合宇树等企业共同打造二次开发平台,推动农业机器人落地应用。(记者:苏怡)

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10月25日,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开幕式。相关活动于10月25日至28日在杨凌农科城和陇县举办。

会议期间,奶羊科技创新论坛、奶羊种业创新论坛、羊乳品牌创新发展论坛、奶羊产业振兴乡村论坛,以及羊奶营养与全民健康专家访谈举行。会议代表在陇县参观学习奶山羊全产业链的发展经验并参观农高会。

大会发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甘肃元生公司选育的中国第一个奶绵羊新品种,以及陕西圣唐控股公司在港成功上市和特殊医学羊奶产品上市的信息;举行了陇县与澳大利亚签订奶山羊联合育种协议的签字仪式。千阳正大奶山羊育种公司与法国育种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与陕西圣泉乳业、陕西博羚乳业等乳品企业签订产销协议。

“大会对提升中国羊乳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将羊奶产业培育成优势特色产业发挥重要推动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曹斌云说。(记者:李欣泽)

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10月26日,以“发展功能农业与食品培育未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杨凌示范区举行。

大会首次从功能化、智慧化、标准化三大维度,系统诠释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让富含营养健康价值的功能米、面、蛋等日常食品稳步走上百姓餐桌。

会上,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发布《2025中国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功能农业已实现“从0到1”的科技突破,当前正迈入“从1到100”的产业发展新阶段。

“把米、面、油、蛋、奶等大众熟悉的基础农产品作为功能化载体,最易被消费者接受,也能快速形成规模效益。”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院长杜传来表示。

此次大会全面展示了我国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在科技研发、产业实践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最新成果。未来,功能农业将持续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营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书写崭新篇章。(记者:田若楠)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交流会举办

10月26日,以“科技赋能农业 人才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交流会在杨凌举办。

活动期间,集线上人才库、灵活用工匹配、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杨凌农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启动仪式上,平台运营中心与相关机构及高校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活动的核心环节——农业科技人才双选会,吸引众多省内外农业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并通过“杨凌就业”直播间同步开展线上直播带岗,实现了线上线下高效联动。此外,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同步揭牌。

“本次交流会上,202家企业提供了10136个岗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注入了人才动能。”杨凌示范区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主任朱红维说。(记者:李欣泽)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