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实现四级林长制全覆盖,率先制定天然林保护修复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市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长安区实行“林长+警长”联动机制,周至县建立保护与利用协调机制,促进保护治理常态长效。西安市扩绿兴绿护绿成效显著,基本消除宜林荒山,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在全国推广,周至县被国家林草局指定为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县级先行试点示范。西安市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药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惠及8万多户农户。
宝鸡市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机制,一体推进保护治理常态长效。2024年以来,宝鸡市完成营造林42.61万亩、封山育林20.39万亩、森林抚育19.1万亩。出台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发展林下经济等政策措施,161.7万亩经济林挂果丰产。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生态研学人数达70.86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4829万元。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国家公布的陕西中华祖脉·大秦岭生态旅游线路。
延安市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增长至53.07%(含苹果等经济林),植被覆盖度增长至87.6%,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十四五”以来,延安市累计完成营造林647万亩,开展红枣、核桃、花椒等干杂果低产园改造12.11万亩,累计达52.7万亩。黄龙山、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确定为国家4A级景区。2024年,延安市生态旅游收入2.75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法的实施事关生态安全保障和林业发展,意义重大。作为人大代表,我们会积极发挥作用,参与监督,面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为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樊九平说。(记者:王姿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