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要闻

陕西多元发力为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把社区建成市民的“幸福家园”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7-18 07:58

“‘西愿同行’志愿服务已成为每月10日固定的‘民生约会’。”

“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策划的各项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温暖。”

7月2日,在西安市莲湖区西关街道,谈起各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文艺表演、义诊服务、反诈宣传、家电维修、法律咨询……一个个民生“需求清单”转化为居民的“幸福清单”。西关街道第一中心社区主任杨娟介绍,在前不久举行的“西愿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中,社区党员干部、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汇聚合力、整合资源,让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回应居民的“微心愿”。

去年底,中央社会工作部部署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工作。陕西确定西关街道第一中心社区等37个社区作为试点,多元发力,推动省级资源下沉和激活社区力量双向发力,将党建所向、社工所能、志愿者所长、居民所需紧密结合起来,为社区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

多维度赋能社区治理

宝鸡市金台区十里铺街道西建社区共有居民7600余人,其中4岁至12岁的儿童千余名。作为全省37个试点社区之一,西建社区聚焦群众需求,打造“护苗共育”儿童之家,策划了“益童成长 彩虹课堂”志愿服务项目,组织专业社工、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做好“一小”服务。

7月3日,一场培训活动在西建社区进行。来自宝鸡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的专业社工强宏为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仔细讲解了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相关情况。社区党总支书记贾海燕说:“培训赋能,积极充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水平。”

省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各行各业的志愿服务专家建立陕西省志愿服务专家库,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志愿组织也都建立协会志愿服务专家智库名单,集合专家之力精准指导各地开展试点工作。

多维度赋能社区治理。陕西印发《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保障机制。同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配套试点补助资金;实施“志愿三秦”品牌培育计划,筹措资金300万元实施“志愿三秦”省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为试点社区量身打造。团省委及时发布青年志愿服务十大项目。省妇联投入100万元开展“秦女子”公益创投项目,为试点社区实施项目精准赋能。

社区服务全面“释能”

6月29日,西安市长安区航开路社区“青兜兜”公益市集如期举行,一个个摊位前挤满了社区居民。

“‘青兜兜’公益市集每月举行一次。我们通过公益市集活动构建了集义卖、志愿服务、文化营造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服务平台,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航开路社区党委书记彭彬告诉记者。

当天,社区里热闹非凡。党史知识问答、闲置物品置换、猜歌名……活动一个接一个。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省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各地社区特别是试点社区以聚拢烟火气、烘托节气、提升人气、增强底气为抓手,让社区服务全面“释能”。

如今,充满烟火气的便民集市,已在各地社区落地生根。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西大街社区开展的“爱在西大街·西悉相关—乐邻便民集市”、咸阳市秦都区马泉街道玉泉苑社区的“固定式暖心衣橱”公益超市、安康市汉滨区安火路社区打造的“社区爱心驿站”……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集市成为凝聚民心的“强磁场”,打造出群众身边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

节日是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节点。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太白社区打造“太白有爱”服务品牌,开展“邻里节”“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居民参与率达85%;宝鸡市渭滨区文苑社区的节日读书分享会,吸引600余人次参与,书香浸润下邻里关系更加紧密。

民生需求是志愿服务的导向。西关街道推出37个“小而美”项目,从“阅护成长”到“一顿饭的陪伴”,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西安市鄠邑区“五色圈”志愿服务矩阵、宝鸡市陈仓区的200余个“小而美”项目,在点滴服务中提升了社区人气。

队伍建设增强了社区服务的底气。汉中市汉台区孵化3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西安市新城区培育20支特色队伍,延安市子长市袁家沟社区打造服务品牌……各地通过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让社区服务有了坚实支撑。

党建引领聚合力

4月15日,延安市宝塔区南桥社区党总支联合辖区派出所、执法中队、妇幼保健院专业社工,在南桥游园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及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增强群众国家安全意识。专业社工还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健康知识,受到辖区居民欢迎。

陕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党支部、社区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持续为社区工作注入新动能。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李台街道阳光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超30%。社区通过“党建领航、社工赋能、志愿扎根”模式,打造可持续的“党旗领航·情暖银龄”品牌。汉中市打造“天汉凡星”党建品牌,开展助老扶幼、文化传承等活动200余场。商洛市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组建“银龄守护”“爱心妈妈”等志愿服务队伍,为独居老人和困境儿童提供服务。

在神木市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群特别的志愿者,他们以独特方式为城市治理注入新活力。近年来,神木市组建外卖骑手志愿服务队,探索形成“骑手社区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双向奔赴”模式,让骑手在送餐的同时,用“随手拍”记录城市管理问题。社区利用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暖“新”驿站,为骑手提供歇脚、热水、充电等服务,通过“双向奔赴”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记者:王帅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