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首页>新闻>要闻

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时间: 2025-05-21 06:38 来源: 陕西日报

5月2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获悉:陕西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度,加强调查监测,强化执法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陕西是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密集的重要区域,其中秦岭地区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根据林业及农业部门数据,陕西有陆生野生动物792种、鱼类140余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

陕西先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体系,印发《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等,基本构建了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

陕西构建“一站多点(样地)”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布局,拥有8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布设503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建设了西部地区唯一的环境DNA生物监测实验室,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段)陆域和干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

陕西生态环境、林业、公安、水利等部门持续开展“绿盾”“网盾”“亮剑护河”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将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作为重点,开展遥感监测,对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逐一进行核查,不断传导生态保护监管压力。

秦岭地区六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共同守护秦岭生态安全。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跨区域司法合作机制,与省林业局探索建立“林长+院长”工作机制。陕川甘三地13家中院签署《环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协同保护协议》。

陕西每年结合“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环保纪念日,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连续多年举办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教育科普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

“近3年,陕西先后推荐6个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这些案例不仅反映了陕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也反映了陕西生态环境质量在持续好转。”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说。(记者:李欣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