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陕西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项指标实现“四连增”,产量突破了1350万吨
● 8条重点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480亿元,省级以上融合载体达281个,带动发展26条市级超百亿元、131条县级超十亿元的产业链
● 特质农品数量全国第一,绿色农产品数量首次突破1000个,全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9.4%
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四连增”,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较2020年增长6.9%,“十百千”亿级特色产业链群加速形成,8条重点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480亿元,503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建成验收……近年来,陕西省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不断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5月15日,在合阳县王村镇北王村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田,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种粮大户张爱民灌水喷肥。
“我们今年采用行走式喷灌设备,实现节水30%至40%、节肥15%至20%。使用新设备灌水喷肥能更加精准,避免浪费。”张爱民说。
这是全省各地积极推广无人机“一喷三防”和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等新技术,用科技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陕西加大“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协同力度,促进粮食生产降成本、提产能、增效益。2024年,陕西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项指标实现“四连增”,产量突破了1350万吨。
5月16日,在榆林市榆阳区旺兴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万堆林启动水肥一体化设备。3个黄色桶内提前配比好的水肥便顺着管道,如溪流般通过滴管均匀地滋养着棚内的马铃薯。
“这套智能设备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实现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双提升。”万堆林说,依托智慧农业,农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随着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他还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发展生产,带领他们一同登上致富快车。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兴旺。从精准种植到效率提升,如今,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已成为陕西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新引擎”。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以“链长制”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部省共建、链群同构,“十百千”亿级特色产业链群加速形成,8条重点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480亿元,省级以上融合载体达281个,带动发展26条市级超百亿元、131条县级超十亿元的产业链。
陕西农业产业发展亮点十足——
“菜篮子”产品数量足、质量好,特质农品数量全国第一,绿色农产品数量突破1000个,全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9.4%。特色农产品叫得响、卖得好,陕北横山羊肉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国家队”,猕猴桃、茶叶等陕农优品“直卖全球”。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陕西把“千万工程”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号工程”,建立“1+4+N”政策框架体系,2024年建成验收503个省级示范村,带动全省乡村道路、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目前,农村户厕普及率达83.9%,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记者: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