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里话
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闫晓明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天汉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柔性治水理念,恢复河流本来的形态,建成翻板闸上下游鱼类洄游通道,按照河长制进行汉江水环境治理,引入无人机巡查等精细化管理手段,努力把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管理好、维护好。
4月的汉中,远山如黛,碧水长流,草木葳蕤,春意盎然。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他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汉江之畔的汉中干部群众牢记使命,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推进治水护水,以精益求精的标准守护湿地生态,锚定“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目标,全力绘就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让这条江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幸福水”,让更多人共享人水相亲的“幸福园”。
城水相依 建好生态湿地
近期的天汉湿地公园风光正好,江边低垂的柳枝轻轻摇曳,碧绿的水草随波舞动。
4月23日清晨,74岁的汉中市民赵宏杰和老伴张鹏云在江边步道上晨练,不时望向江面飞翔的水鸟,像在找寻“老友”。
一个月前,他们不舍地向最后一批飞离汉中的红嘴鸥道别。每到冬季,这些“精灵”便如约而至,成为汉江之畔的“常客”,翩跹的身影为这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暖画卷添彩增色。
“每年立冬后,红嘴鸥从西伯利亚如约飞到汉中过冬,次年3月中旬飞离。这期间,我们每天到江边投喂,保护红嘴鸥。”赵宏杰说。
2008年,3只红嘴鸥在汉中被首次发现。这抹灵动的身影从此牵动着赵宏杰的心。自那时起,他便踏上了守护这群“精灵”的征程。在他的影响下,10多名爱鸥人士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70岁的“红嘴鸥之家”志愿者团队。寒来暑往,这份守护终见成效:去年冬季,4000余只红嘴鸥在天汉湿地公园振翅翱翔,用壮观的生态图景为志愿者10余年的付出写下动人的注脚。
在赵宏杰的记忆里,以前的汉江两岸是一处处荒草滩,汉江的水量也不大。后来,汉中市提出了“一江两岸”的城市规划构想,探索以柔性治水的理念建设海绵城市。
随着河道疏浚、堤坝加固、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如今的汉江之畔,一幅兼具安全屏障与生态之美的画卷徐徐展开。蜿蜒的生态堤防守护汉江安澜,水上栈道串联起滨水风光,芦苇在碧波间摇曳生姿,溪流潺潺流淌,昔日的治理工程成了人水相亲的生态乐园。
“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汉江河道原生态岸线,通过科学运用砂石堆砌绿岛、因地制宜改造洼地为雨水花园等生态修复手段,累计完成16万平方米绿地修复,精心打造了219座形态各异的生态岛屿。”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晓明介绍,如今,天汉湿地公园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生态家园,314种植物在此繁茂生长,30余种鱼类畅游其间,90余种鸟类栖息觅食,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长卷。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为了解决鱼类洄游通道受阻问题,汉中市根据湿地公园的河道地形、水文特点,修建了2300米的鱼类洄游生态通道,还原出自然溪流形态。
“看!这是无人机巡护时拍到的洄游鱼群。最近是鱼类洄游产卵的季节,人工鱼道里的鱼儿一天比一天多。”闫晓明说。
天汉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精细管理和维护。如今,汉中市一江两岸办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每日进行无人机巡查,安排专人管护不同功能区域。
4月23日7时30分,晨光初照。园林绿化工汪艳和方春燕步履匆匆地来到天汉湿地公园,开始一天的绿化除草工作。
“湿地公园春天里月月有新花。今年,我们陆续栽种了二月兰、樱花、月季。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漫步园中,忍不住驻足拍照,对这里赞不绝口。”汪艳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眼中满是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汉湿地公园的肯定,是鼓励也是鞭策。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循着这份美誉而来,沉浸式感受这座‘幸福园’的独特魅力。”负责园林绿化管理的工作人员邵群眼神坚定、话语铿锵有力,“我们将以更高标准做好管护工作,让每一处花草、每一片水域都呈现出最美姿态,让来过的游客都能记住这份美丽,期待再次重逢!”
人水相亲 护好一泓清水
天上银河,地上汉水。汉江作为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汉中宁强县嶓冢山。
4月22日,记者走进宁强县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穿过苍翠的密林,一条蜿蜒流淌的清澈溪流映入眼帘。溯流而上,行至一汪碧潭处,玉带般的水流从山崖泻入潭中。潭水旁的崖壁上,“汉江源”3个大字尤为显眼。
“玉带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只要还能动弹,我就要保护好它。”63岁的汉水源村村民、全国最美河湖卫士王开强手里拿着钳子和垃圾袋,沿河道捡拾垃圾。
作为汉水源村的义务巡河员,王开强2016年起便扛起守护河道的责任。农闲时,他总会背起自制的简易工具包,沿着蜿蜒的河道开启巡查之路。“从家门口到汉江源头9公里,来回一趟约两个小时。这几年,游客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我捡拾到的垃圾越来越少。这说明大家都在用心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王开强说。
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是汉江源头第一村。在村里多名“民间河长”、义务巡河员的影响下,“爱水、护水、亲水”逐渐成为汉水源村村民的“绿色自觉”。
汉水源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小波介绍,为涵养水源,汉水源村打出生态治理“组合拳”,实施禁伐、禁牧政策,有序关停养殖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杜绝污水直排现象。同时,通过签订村规民约、开展环保宣传,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
滴滴汗水换来涓涓清流。如今,汉江源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Ⅰ类标准,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
当汉江干流穿过汉中城区时,天汉湿地公园化身为“生态卫士”。
“我们通过实施柔性治水、海绵城市等工程,构建起多层次生态净化系统。”闫晓明介绍,“经过层层过滤,降水和地表径流得到净化,然后流入汉江。”
淙淙清流穿过天汉湿地公园,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汉江的水面保洁工作愈发重要。“水域美容师”日复一日,在波光粼粼间厚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底色。
每天6时30分,水面保洁人员王希红便驾驶专业打捞船在湖面上穿梭,打捞河道和景观水域的漂浮垃圾及滩涂沉积垃圾,维护江面环境。
“我们12名队员驾驶4艘作业船,每天穿梭在江面上,打捞垃圾、清理树根、收割水草。看着湿地公园的水域一天比一天干净,再苦再累都值得。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无可替代。”王希红说。
天汉湿地公园建成以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今年初,汉江(汉中市段)入选全国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近年来,汉中市建立健全汉江流域“河湖长+河湖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巡河员+义务监督员+民间河湖长+青年志愿者”护河队伍,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将汉江打造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因水兴城 共享民生福祉
6时30分先到天汉湿地公园游泳馆游5000米,再和“游友”相约去公园里的健身步道快走1小时,是汉中市民李润明每天的“必修课”。
对热爱运动健身的市民而言,天汉湿地公园早已成为理想的运动打卡地。羽毛球在空中划出弧线,夜跑团的足迹踏遍江畔步道,少年在篮球场上激烈角逐……天汉湿地公园内的运动场地上,处处有群众健身的身影。如今,和三五好友相约江边运动,是不少汉中人喜爱的休闲方式。
随着天汉湿地公园水域资源的深度开发,水上运动蓬勃发展。“心随帆动·相约汉中”2024“五一”帆船展示活动、2024年中国桨板超级联赛(汉中站)、龙舟赛等水上运动赛事在天汉湿地公园轮番上演,不仅展现了汉江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这些年,汉中的水上运动队伍不断壮大,现有80多人。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全国皮划艇静水青年锦标赛上,汉中运动员杨舟宇轩、管利鑫、郭美岐勇夺多个项目冠亚军,为家乡争得了荣誉。
国内知名体育装备企业浙江飞龙体育装备有限公司近期在汉中开展水上运动体验、帆船技能培训和文化科普宣传活动。该公司董事长杨利民告诉记者:“汉江自古便是黄金水道。古时候,满载货物的船只从这里起航,经汉口抵达沿海地区,架起世界贸易的桥梁。如今,汉江水质极好、风景宜人,非常适合举办湖泊帆船比赛。希望以后可以把国内、国际的顶级帆船赛事带到汉中来。”
驾驶房车从辽宁沈阳一路向西南而行的王敏浩,正是被电视镜头里汉中水上运动的精彩画面吸引而来。“电视里,选手们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乘风破浪,与两岸的城市风光相映成趣,这幅动静相宜的画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王敏浩难掩兴奋,“虽然错过了红嘴鸥翩跹的季节,但漫步在天汉湿地公园,碧水蓝天、绿树繁花的景致让我觉得这趟千里之行很值得。”
天汉湿地公园的“颜值”让人沉醉,还释放出强劲的商业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东起天汉大桥、西接龙岗大桥,沿江打造的全长3.85公里、面积23万平方米的天汉长街,由文旅综合区、文化博展区、生态酒店区、花香水街区、文创街区5个区域组成,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吸引了众多创业者。民宿、餐饮、书店等各具特色的商铺在公园附近有序“生长”。
4月22日晚,毗邻天汉长街网红打卡点皓月桥的咖啡馆热闹非凡。咖啡馆主理人张维感慨地说:“5年前我返乡,被天汉湿地公园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怀着给生活在城市快节奏的人们一个放缓脚步、寻得一隅惬意的地方这个初衷,我决定留在家乡发展。现在回过头看,回家乡创业的决定很正确。”
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特色体育、旅游观光、创新创业……天汉湿地公园这座“城市会客厅”、市民“幸福园”以独特的方式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正如汉江水浸润千年古城般,无声却深远。(记者:段承甫 汉中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弋戈 汉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作文 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