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韩城市新城街道梅苑社区暖“新”驿站里暖意融融:外卖骑手捧着热水杯休息,志愿者为几位小哥讲解医保政策,党员骨干围着社区治理台账与大家交流……这个集休憩、补给、议事于一体的阵地,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
暖“新”驿站成温馨港湾
“以前,跑累了只能蹲在路边啃馒头。现在,驿站里热水、空调、急救箱样样齐全,连换电都不用等。”外卖骑手杨胜拧开保温杯的瞬间,热气模糊了护目镜。
梅苑社区暖“新”驿站是韩城市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的首个试点阵地。“这些小哥常年在街头奔波,却没有固定的服务阵地,有的曾在摩托车上待单到深夜。”梅苑社区工作人员王震回忆,2023年初,社区调研时发现“歇脚难、充电难、就餐难”是新就业群体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韩城市选定梅苑社区作为试点,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精心打造集“休憩补给、学习交流、权益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暖“新”驿站,并向全市推广覆盖。截至目前,梅苑社区暖“新”驿站除配备基础设施,还推出多项特色服务,如联动辖区商户推出骑手“爱心餐”计划、举办内容丰富的法治讲堂、提供“健康义诊”服务等,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千余人次。
韩城市以党建为引领,紧扣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与服务难点,有效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的协同共进。
目前,韩城已建成10个标准化暖“新”驿站,各驿站因地制宜打造各自的特色品牌。
精准施策做好服务
暖“新”服务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难题。
金城街道惠民居社区是韩城市移民搬迁规模较大的社区,下辖10个城市居民小区,共有1.3万余人。“小区实行人车分流,电动车不让进。但是,从小区门口走到最里面的楼栋需要15分钟,遇上高峰期,送餐超时是常事。”前段时间,骑手杨胜在驿站休息时,无意间向社区工作人员倾诉的困扰,被详细记录在“新就业群体诉求台账”上。
“驿站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必须把小哥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惠民居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智明说,“得知骑手的诉求后,我们联系美团、饿了么韩城站点负责人及小区物业共商解决方案。”仅3天时间,社区协调共驻共建单位捐赠的2辆便民送餐自行车就投用了。各小区门卫室旁还增设了临时停车点,划定专门区域用于骑手临时存放餐箱。
杨胜特意在驿站的“心愿墙”贴上致谢便签:“社区把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办,这份温暖我们记在心里!”
在便民送餐自行车赢得居民和骑手的赞誉后,惠民居社区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辖区共驻共建单位持续解决骑手工作难题:针对送餐高峰期乱停车问题,积极协调物业管理方增设临时停车位;针对骑手配送路线不熟导致效率低下问题,制作“社区微地图”发放给外卖骑手。
“流动哨点”融入城市治理
“未来城小区5号楼2单元南电梯,楼层键不亮。”“禹锦园小区门口车辆违停,阻碍交通。”“华禹家园小区9号楼12楼楼道堆杂物,有安全隐患。”……
每天清晨,新城街道禹明宫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小渊的手机都会收到多条带着现场照片的消息。这些消息来自辖区的快递员、外卖骑手。
禹明宫社区是综合型社区,既有老旧小区,也有新建楼盘,居民的治理需求复杂多样。“社区干部只有12人,即便每天分片走访,也难免有‘看不到、管不到’的盲区。”徐小渊曾一度为治理力量不足发愁,直到看到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外卖骑手、快递员每天穿梭在楼栋之间,是最接地气的‘民情观察员’。”徐小渊说。
2023年5月,禹明宫社区率先推行“流动观察哨”机制,依托暖“新”驿站建立微信群,邀请新就业群体扫码入群,鼓励大家在工作中“随手拍、随手报”。为激发新就业群体的参与热情,社区还推出“积分奖励”制度,新就业群体上报的问题线索经核实处置后,社区会根据线索的紧急程度和处置效果给予上报者5至20个积分。积分可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能优先享受驿站的免费体检、技能培训等服务。
“我每天送件要跑十几个小区,哪里有问题一眼就能看到,上报线索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快递员高延武在群里上报的“小区路灯损坏”“健身器材松动”等12条线索均已妥善解决。
如今的韩城,“流动观察哨”遍布街巷,新就业群体用车轮和脚步丈量着城市,从奔波在外的“局外人”变成了社区治理的新力量。截至目前,韩城市新就业群体累计上报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问题线索136条,处置率95%。(记者:梁少飞 通讯员:雷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