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咸阳高新筑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内气氛热烈,一场面向电子信息类企业的政策宣讲会正在进行。企业代表们接连抛出问题:“员工社保怎么缴纳?”“企业融资有哪些渠道?”……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现场答疑,互动频频。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力争政策知晓无障碍、业务办理无堵点。”咸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创业服务科科长张欢说,“为推动服务向基层延伸,人社部门定期走访摸排企业需求,实现政策、人员、平台和服务‘四进园区’,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这一幕是咸阳推动政务服务公开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咸阳紧扣“惠民利企”目标,以“公开化、透明化、法治化、高效化”为引领,通过平台搭建、模式创新、数字赋能与机制保障“四轮驱动”,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政务公开模式。
据统计,咸阳市系统梳理制定全领域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3万余条,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年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万余条,年均增长率为8%。
“政务公开是连接政府与群众、企业的重要桥梁。我们坚持以高质量政务公开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持续织密政务公开‘一张网’。”咸阳市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张振宇说。
为打破政务服务“时空壁垒”,咸阳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市级+基层”贯通的政务服务矩阵。
线上,咸阳建成55个政府网站、289个政务新媒体,主动公开民生保障、行政执法、涉农惠农等领域信息;线下,咸阳出台《咸阳市市、县、镇、村政务公开专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案》,在各级政务大厅、便民服务站建成1271个政务公开专区,创新推出“政务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政务公开+基层治理”等模式,年服务群众超200万人次。
“现在办事方便多了!材料线上先提交,现场跑一次就办好了,省时又省力。”不久前,在咸阳市秦都区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刚办完企业跨省迁移业务的杨利欣喜地说。她所在的企业从三门峡市迁至咸阳市,业务办理全程便捷高效。这正是咸阳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带来的实效。
“我们着力推动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整合优化各类平台,全力提升办事效率与群众满意度。”秦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翟瑒介绍,“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通过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目前,咸阳已落地实施企业开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等1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设置“综合受理窗口”与“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动多部门协同进驻,实现线上线下办事无缝衔接。
在深化本地服务的同时,咸阳市积极拓展跨区域通办合作。“为突破地域限制,我们积极扩大‘跨区通办’覆盖范围,梳理300余项通办事项,与西安、运城、天水、三门峡等关中城市群城市的29个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咸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让群众和企业切实享受到“就近办理、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改革红利。
“今年,我们成功将DeepSeek接入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咸企通’,构建了全面动态的政策图谱,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政策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政策咨询服务。”咸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咸阳持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的响应机制与覆盖能力,延伸基层服务触角,不断优化“咸企通”惠企平台功能,累计发布助企政策8983条,入驻企业2977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打造公开透明和高效服务型政府要求,推行政府序列的局长科长主动讲政策制度化、政府部门单位主动上门送服务常态化,全员全力推行高质量发展清单化机制,以高效办成每一件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张振宇表示。(记者:张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