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榆林】高中特色课堂百花齐放

首页>新闻>联动>地市

榆林】高中特色课堂百花齐放

时间: 2025-11-18 06:43 来源: 陕西日报

近日,榆林市第一中学首届捕鱼节火热举行。学生有的手拿渔网,有的在水里徒手抓鱼,欢声笑语不断。

半个多小时里,学生共捕获草鱼、鲤鱼、鲫鱼等500余公斤。随后,一部分鱼被送到学校养殖室,用于生物观察实验,另一部分被送往学校食堂,学生们亲自动手烹饪,共享劳动成果。

在榆林市,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彰显着各个学校的特色。黄河岸边的佳县中学开展了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已有120余年办学历史的榆林中学通过“红色精神与绿色科技”主题活动培育英才,北师大榆林实验学校在校园农场开展劳动教育……

科技教育,把奇思妙想变成“创造力”

11月6日,神木中学的航模社团课上,C919大飞机1∶1全真模拟舱吸引了许多学生。模拟舱完全仿真了飞行驾驶舱内的航电仪表、飞行视景以及各类操纵机构,学生可以沉浸式体验飞机启动、滑行、起飞、巡航、降落等。

“以前,我只在网络和电视上看到过国产大飞机。现在,我参加了学校的航模社团,可以随时体验VR操控、航空模拟等特色项目。学校还定期组织科普讲座、科技进校园、科技节、航模手工制作、航模运动训练、野外科普拉练等活动,使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二21班学生程清渊说。

11月6日下午,神木中学高二3班迎来一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学生来到学校数字化生物探究基地。基地内,两栖类、鸟类、昆虫类及植物矿物类等多门类标本一应俱全。从微小昆虫到大型哺乳动物,2000余件标本构建出立体生态图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自然的窗。

“我们构建校本课程、普惠活动、社团专修、拔尖竞赛4类互补的科学教育体系,开发了4门科学类校本课程,成立了5个科普社团。我们还高标准打造了20个理化生科学实验室和6个科学探究室,给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空间。”神木中学校长黄瑾说。

艺体教育,让青春活力绽放

走进榆林市第二中学,“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陕西省体育艺术2+1项目先进学校”“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很是显眼。

这所学校何以有这么多荣誉?答案就藏在校园里。

11月3日,榆林市第二中学大课间活动上,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跳绳等体育活动竞相开展。舞蹈教室里,学生伴着音乐节奏舞动;美术教室里,学生用画笔勾勒心中的美好图景;音乐教室里,唢呐与小提琴的旋律此起彼伏……

近年来,榆林市第二中学坚持“德行天下、智艺双馨”的办学理念,创新实施“普高+艺体”的双轨办学模式。

“学校建有1栋专门的艺术楼,每栋教学楼还配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和音乐汇报厅、舞蹈练功室等,开设音乐、体育舞蹈、服装表演等8门艺体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文理兼修、艺体并重。”榆林市第二中学校长苗海平说。

人文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11月7日,在子洲中学,有的教室传出诵读古诗词的声音,有的学生在赏析经典英语影视作品,有的学生在讲述模范人物的故事……选修课内容丰富、各有特色。

2021年,子洲中学与西安中学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在西安中学帮扶团队指导下,子洲中学实施“人文素养提升计划”,推行“课程+竞赛+实践”融合育人模式,开设6大类人文素养选修课,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子洲中学挖掘西安和子洲两地资源,组建跨学科人文竞赛教研团队,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并开展“行走的课堂”“社区文化服务”等实践活动,擦亮人文教育“金名片”。

“教育帮扶不是‘移植大树’,而是让每粒种子都找到破土的力量。我们重点围绕人文素养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课程开发建设,帮扶教师和当地教育工作者转变理念,让学生好学、会学。”11月7日,西安中学帮扶团队负责人、子洲中学校长朱旭亮说。

“一所优秀高中发展的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资源,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我们坚持特色推进、差异发展,鼓励支持高中学校在办学机制、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学校文化、育人载体等方面培植特色,在注重文化课教学的同时探索打造科技、人文、艺体等类型的特色化学校,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长。”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海兵说。(记者:李羽佳 通讯员:朱团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