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绞股蓝的采收季,平利县双杨村的田野安静了下来。
11月4日,村民方万宝坐在自家院里,仔细整理着最后一批绞股蓝鲜叶,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清香。
“20亩地收了4万多斤。今年行情好,绞股蓝根本不愁卖。”说起今年的收成,方万宝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按照订单约定,这批鲜叶将直接送往平利县平安绞股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货款几天之内就能到账。
方万宝是一名返乡农民工。多年前,他曾在各地打零工,辗转于城市的工地与工厂之间。听说家乡的绞股蓝产业越来越兴旺,他萌生了回乡的念头。
2022年,方万宝回到双杨村试种绞股蓝。“一开始心里没底,既不懂技术,又担心销路,怕种出来的绞股蓝卖不出去。”方万宝回忆。
平安绞股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订单收购模式给他吃了“定心丸”。
“从育苗、种植到采收,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以保护价收购。现在,亩均收益稳定在8000元左右。”方万宝说。
在平安绞股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新采收的绞股蓝正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流转。“绞股蓝全身都是宝,根、茎、叶均可泡茶或入药。”公司负责人余新强告诉记者,由于富含硒元素,平利绞股蓝备受市场青睐。不过,由于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各自加工,生产出来的绞股蓝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为此,公司联合科研团队大力改良品种,创建富硒实验室,推广液态硒肥和有机硒肥,有效提升了绞股蓝硒含量的稳定性。公司在平利县4个镇发展绞股蓝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1700余名农户参与到绞股蓝产业中。通过开发龙须茶、超微粉、绞股蓝面条等20多种深加工产品,公司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实现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从田地到货架,平利绞股蓝一路“出圈”。
在平利县数字经济产业园,主播手持罐装绞股蓝茶热情推介,“富硒认证、人工采摘”成为卖点,单场直播销量突破千单;商超专柜前,绞股蓝产品琳琅满目,吸引消费者驻足挑选。
在第32届杨凌农高会上,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的平利绞股蓝龙须茶惊艳亮相。“这款产品入选‘三秦伴手礼’后,市场曝光度得到很大提升。目前,已经有不少线下渠道和电商平台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向。团队正加紧对接,全力打通线上线下产销链条,争取让平利绞股蓝走得更远。”公司负责人王秀梅说。
目前,平利县绞股蓝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值超7亿元,培育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家,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发展格局。
这株“金草”,是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的缩影。
安康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81.87%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一方“硒”土,不仅成就了“中国硒谷”的美名,更滋养出一条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安康坚持“硒+X”战略,深耕园区建设与龙头培育,产业根基持续夯实。目前,全市已建成富硒农业园区1831个,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100家。2024年,富硒产业产值突破560亿元,带动超过50万人就业。
产业兴,品牌强。“秦巴优品 硒有安康”品牌矩阵持续壮大,累计拥有地理标志商标15件、绿色食品认证24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81个,开发富硒产品300余种。
“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达52.23亿元,连续6年稳居全国茶叶品牌第一梯队;富硒水成功“出海”,依托“一带一路”铁海联运专列进军国际市场;富硒猪肉、魔芋等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走红,成为消费者青睐的“香饽饽”……富硒产业的“含金量”与辨识度同步提升。
“硒”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安康产业的吸引力。当地深挖硒文化内涵,不仅打造出“硒宝”毛绒玩具、徽章等系列文创,还推出多条茶乡精品旅游线路。游客漫步其间,可赏生态之美、品美食之味,获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沉浸式体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干劲十足。”安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面向“十五五”,安康将以“硒”为媒,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融合发展,打造带动群众共同富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记者:齐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