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创新实施“一图一表一清单”工作法,全市行政村全覆盖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一张图”,建立包含12项内容的乡村实情“一张表”,将市级重点村“五强”目标、提升村“五化”内容分别细化为55项、36项建设标准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同时,构建“1+2”工作体制,实行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市县两级成立党委副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出台行动方案和示范创建管理办法,2025年为110个市级重点村统筹项目资金7.2亿元、实施项目633个,市级财政专项安排5480万元奖补资金推进166个项目落地。
在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方面,渭南市持续做强“土特产”文章,大荔冬枣、富平尖柿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95.67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累计改造农村户厕超77万座、普及率83.22%,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40.6%,95%的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此外,我们借鉴外地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在大荔县、合阳县各设1个试点并配套240万元启动资金,梳理出7种村庄连片规划建设模式,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渭南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刘刚说。(记者:梁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