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洛市商州区夜村国有林场,无人机化作森林防火的“千里眼”;在镇安县达仁镇的山林与田垄上方,无人机穿梭作业,助农采收……如今,在商洛,无人机已成为助力发展的“多面手”。
10月21日,在距丹凤通用机场不到3公里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内,陕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紧张有序地装配200台客户定制的小型固定翼无人机,装配完成的产品将发往内蒙古,用于林业低空遥感作业。
“我们目前主要围绕遥感大数据处理、机载人工智能、蜂群无人机开展研究,依托丹凤通用机场的试飞便利及中天禹辰研发制造的雄厚基础,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陕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祥勇说。
这家本土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60多项国家专利,研发的超大翼展固定翼无人机在遥感监测、桥梁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2023年,该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无人机识别码标准,成为行业标杆。
“我们正在从‘单点突破’向建立‘生态闭环’发展。低空经济是新增长极,发展低空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中方案’。”丹凤县委书记郭安贵说。
在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的过程中,丹凤县没有简单地追求机场数量或飞行器制造的“单点突破”,而是构建了一个以应用场景创新为核心驱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无人机植保、无人机防火、无人机救援、低空旅游等“低空+”场景在丹凤落地,逐渐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工业无人机产业链。
7月11日,商洛市举行“低空经济示范市”授牌仪式,标志着商洛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市。此后,商洛低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复合垂直起降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在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的陕西国飞领翼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排排工业无人机。据介绍,这些无人机可以应用于消防、应急、巡检、环保、测绘、执法等多个领域。
“我们公司研制的可用于森林防火巡检的无人机,可以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仅6分钟就能完成从火情识别到灭火的全流程作业。”陕西国飞领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李元武说。
据介绍,这家从长三角地区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4条专业生产线。随着二期项目今年底投产,该企业的产品将拓展至13个机型,年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
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无人机物流配送也成为商洛的代表性应用场景之一。
近日,一架载重30公斤的无人机从商州区杨峪河镇缓缓升空,装载着包裹,向5.3公里外的银明村飞去。飞行7分钟后,无人机安全抵达目的地。
“此次试飞路线覆盖商州区的8个行政村,累计投递里程达109公里。无人机采用智能导航系统,可精准降落在村级服务站定点位置。人工投递这些包裹需要7个小时,用无人机可将时间缩短至3小时内。”商洛邮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周禹铭说。
无人机配送解决了山区配送存在的难题,以科技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10月24日,商洛市获批启动建设全省首个专注山地环境无人机研发应用的重点实验室。
“我们将持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完善配套保障,持续激发市场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樊岳说。(记者: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