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各家快递单打独斗。如今,咱是能预警险情的‘流动网格员’。”10月15日,府谷县快递员白平拍了拍车前悬挂的“民情快报”记录本,封面上“党员先锋岗”5个红字格外醒目。
前不久,老城区发生水管爆裂。白平第一时间拍照上传平台。抢修队2个小时便封锁现场展开作业。
在榆林,像白平这样的新就业群体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从府谷的快递物流企业集约化改革,到横山的红色驿站;从高新医院的“红+爱”党建品牌,到上河集团为困难职工建立的“温情档案”……一场以党建引领新兴领域深刻变革的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展开。
整合资源,推动服务集约化
“快递单价压到八毛一单,再不抱团取暖,大伙儿都得‘冻僵’。”府谷新通路公司党支部书记韩忠平提起2019年那个行业寒冬,记忆犹新。当时,他带着一份党建方案,叩开了12家快递公司的大门。
集约化改革在争议中破冰。最终,6家快递企业负责人郑重落笔签约。韩忠平信心十足:“让党组织成为连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桥梁,推进物流服务集约化。”
如今,府谷12家快递物流企业已全部入驻新通路物流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融、合作共赢,物流成本下降30%,快递日处理量从3万单跃升至5万单。
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党支部将460名快递小哥整编为“精锐部队”,借助快递小哥活动面广、流动性强的特点,鼓励他们到社区报到,融入流动“五级长”管理体系,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在横山区,集约化改革稳步推进。2023年1月,横山区建成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整合20余个部门职责,打造集党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众创共享空间,覆盖12家新业态企业的46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为他们提供歇脚点、加油站、避风港。
“驿站能热饭、能读书,还能帮忙办医保。”外卖骑手白成元笑着说。
用心关爱,铺就温暖底色
在榆林高新医院三楼的阳光病房,党员医生李渊为一位老人量血压,血压计数值停在118/70。“大爷,您老血压稳当着呢。”李渊说。
在这所医养结合的民办医院,400张养老床位常年满员。医院党委打造的“红+爱”党建品牌,带来触手可及的温暖:职工书屋里,亲子阅读角整齐摆放着彩绘童话书;医护子女托管班飘出蛋挞的甜香味;“五带五爱”活动7年来募集善款230万元,惠及3000余名特困患者。
同样的暖意,也在上河集团的湖羊基地缓缓流淌。
“羊肉火锅卡够全家涮三顿,陕北小米熬粥最养胃。”中秋节前夕,该集团技术员张明打开“红领礼盒”,发现里面还有洗衣券。
上河集团党支部为困难职工建立“温情档案”。每逢春节、三八妇女节、端午节等节日,集团为困难党员和职工送去羊肉、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及慰问金。集团还与牛家梁镇饲草合作社达成长期合作,带动3000余户种草户实现增收。
创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这169亩产业园,就是党建工作播下的种子。”闽商新生代商会会长郑平阳说。去年,商会党支部组织重走转战陕北路时,他偶遇福建客商,双方签约将马可波罗瓷砖品牌引入榆林,为当地建材市场注入新活力。
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位于榆林古城核心区的夫子庙商圈联合党支部,在新明楼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商圈联合党支部”三级联动治理体系,不仅凝聚了组织力量,还激活了商圈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个高效便捷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速形成,街区商业活力与吸引力不断提升,成为古城振兴的强大引擎。
在米脂县,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正书写青春与党建融合的篇章。2016年,22名返乡大学生创立公司,次年成立党支部,开启“公司党支部+贫困村党支部”村企联建模式,与8个乡镇103个村携手,走出一条“企业党支部与脱贫村党支部联建、企业党员与农民党员联帮、专业技术人员与农业种植能手联享”的创新发展之路,持续释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府谷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里,白平将最后一件生鲜箱搬进冷链车,结束一天的工作。一辆辆满载快递的货车驶向远方。(记者: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