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民游客沉浸在“烟火长安”的惬意中,西安市公安局每日投入万余名民警辅警,以“预防警务、主动警务、连心警务”三大理念为引领,通过科学谋划、科技赋能、快速反应、暖心服务,构筑起一道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安全屏障,用“零重大案事件、零安全事故、零大规模拥堵” 的优异答卷,让“警”色成为节日里最安心的底色。
立体防控筑屏障
从顶层部署到科技赋能的平安防线
“把风险想在前、把预案做在前、把警力摆在前”,这是西安市公安局党委在“双节”安保部署会上提出的核心要求。面对“双节”叠加带来的超大客流、车流挑战,西安市公安局党委于9月中旬,提前启动安保筹备工作,成立国庆安保指挥部,由主要领导挂帅,严格落实“三长五个亲自抓”责任制。
指挥部通过对近3年国庆假期治安数据的深度分析,结合气象、交通、文旅等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指挥部精准预判出今年假期可能出现的“五大风险点”:重点景区人流超载、交通枢纽拥堵、强降雨天气应对、线上线下活动安全监管、突发事件快速处置。
对此,西安公安启动高等级勤务模式,将全市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安保区域,其中特级区域包括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等18个重点景区,实行“一点一方案”精准布警,确保24小时有足够警力在岗。“我们通过热力图实时监测各区域人流密度,一旦某个区域游客量接近承载红线,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西安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负责人介绍。
10月2日上午9时许,钟楼盘道突发交通事故致车辆拥堵。柏树林派出所副所长李杰通过电台调度警力,3分钟内,3组民警迅速抵达现场,一边救治伤员一边疏导交通,15分钟后道路恢复畅通。“街上随时能看到警察,心里特别踏实。” 河南游客张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心声。
这种快速响应源于西安公安创新的“重点布防 + 机动巡逻”全域管控模式。“我们的巡逻不是简单的走走过场,而是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李杰指着手中的勤务安排表说,这里详细标注了每个时间段的重点巡逻区域、必到点位和必巡路线。在钟楼、鼓楼、回民街等核心区域,确保重点部位 “时时见警、处处见警”。
如果说科学谋划是安保工作的基石,那么科技赋能则是提升警务效能的倍增器。
“大雁塔北广场东侧人流饱和,启动西侧通道分流!”10月1日上午,西安公安雁塔分局民警站在约4米高的警用升降执勤台上实时播报。
这是西安公安“科技全家桶”首次实战亮相。民警站在平台上,视野可覆盖半径50米内区域,既能观察远处人流走向,又能及时发现突发情况。“警用升降执勤台,有效解决了平峰期视野受限的问题。”雁塔分局巡特警大队王东海介绍。与此同时,西安公安雁塔分局警用机器人和机器犬组成 “巡逻搭档”,在人群中灵活穿梭。机器人配备高清摄像头和语音播报系统,既能实时采集画面,又能进行安全宣传;机器犬则可深入人群难以进入的狭窄区域进行隐患排查。
在临潼兵马俑景区,警用无人机的轰鸣声成为节日安保的“背景音”。10月2日上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空,一架无人机悬停在30米高空,机身搭载的扩音器循环播放着安全提示。地面飞手张哲文紧盯平板电脑,屏幕上的热力图实时显示各区域人流密度。“以前靠双脚巡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区域面积大,转一圈要40多分钟。现在无人机升空,半径1 公里内的情况尽收眼底。”张哲文边说边操作无人机变换视角。10时整,监控画面显示北广场西侧安检口出现人流聚集,他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地面警力,6名民警赶到现场疏导,及时化解了拥堵风险。
8天假期中,西安公安在各大景区共投入无人机1000余架次,通过“空中发现+地面处置”模式,成功排除人流拥堵隐患百余处。
预防警务护民生
从反诈止损到纠纷化解的源头治理
科技为警务效能插上翅膀,而民警用心用情的坚守与创新才让“平安”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双节”期间,西安市公安局将预防警务贯穿安保全过程,以“源头治理”为核心,既靠机制化运作筑牢反诈“防火墙”,又用多元化方法解开群众“心头结”,“快、准、暖”服务守护着节日里的财产安全与邻里和睦。
“群众过节,我们过关。把隐患化解在萌芽,才是最好的安保。”西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的这句话,成为“双节”期间全市民警的行动指南。全市民警以一套“预防在先、处置在早、化解在小”的工作体系开展工作,让平安底色更浓。
10月2日上午,周至县广济镇居民王先生将一面印着 “反诈英雄人民卫士”的锦旗送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原来,几天前,他遭遇冒充抖音客服诈骗,2.8万元打工积蓄险些打水漂。
接到报警的第一时间,周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立即启动 “紧急止付+跨区域协作”机制:一方面,对涉案资金流、信息流展开快速溯源,锁定资金已转入江苏省某银行卡。另一方面,办案民警多次与南京反诈中心、涉案银行沟通协调,最终将全部损失追回。“要不是民警拼着连轴转,这个节我都过不踏实。” 王先生红着眼眶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这样的“快速止损”并非个例,但除了止损,民警将更多精力放在了预防上。
10月3日上午,西安公安雁塔分局反诈民警在阻止市民彭女士遭遇“典型的外币兑换诈骗”后,并不是简单进行劝阻,而是采用“案例具象化普法”方法,从随身携带的反诈宣传册中,找出3起与彭女士遭遇高度相似的外币兑换诈骗案例,逐步拆解骗子“先以‘高汇率兑换’为诱饵,再以‘资金验证’‘缴纳保证金’为由索要钱财”的作案套路;拿出骗子常用的伪造银行流水截图、虚假汇率走势图等证据,对比真实银行交易记录,让彭女士直观看到骗局中的“破绽”。
“我以后要当社区反诈宣传员,将自己的经历转化为身边人的防骗经验。”彭女士感激地说。
这种“快速止损阻断风险、个案普法延伸影响”的反诈模式,正是西安公安将“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的缩影。
“双节”假期以来,依托“警银联动核查、警企数据共享、全链条预警宣传”的反诈工作体系,西安公安已成功劝阻拦截诈骗1813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7.56万元;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反诈预警短信71164条。
如果说反诈止损是对群众财产安全的“紧急守护”,那么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则是预防警务在基层治理中的“深度延伸”。
10月2日上午,西安公安浐灞分局十里铺派出所内,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响起。报警人是外地货车司机王某,他因操作失误撞上辖区物流园区的围墙,倒塌的墙体砸损货主李某价值约7万元的货物。双方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李某情绪激动地拦在货车前不让王某离开。
接到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启动“多方联动”处置流程。考虑到纠纷涉及物流园区(第三方责任)和保险理赔(专业领域),民警当即决定扩大协调范围:联系物流园区负责人到场,确认围墙受损情况及货物堆放是否合规;协调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进行初步认定,明确双方权责;帮助李某联系货物保险公司,说明事故情况并咨询理赔流程。针对王某不熟悉保险政策的问题,民警还特意用手机调取类似事故的理赔案例,逐条款念给他听,帮他理清责任边界。最终,在民警的耐心劝说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同样的“源头化解”,也发生在蓝田县汤峪镇。10月4 日,房东、租客、前租客三方因房租和押金问题争执不下,新租客的生意也没法正常筹备。
接到调解任务后,汤峪派出所所长房继刚将调解桌搬进办公室,采用“背靠背谈心法”,邀请专业律师和村里有威望的治安协理员共同破局。他们对前租客讲法理,打消“用阻拦逼房东让步”的念头;对房东讲情理,建议适当减免部分押金,减少双方对立;对新租客讲收益,提议折价收购店内设备,既帮前租客减少损失,也让自己快速开业。最终,三方达成协议。
这场调解能顺利推进,背后是西安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多元调解模式”的生动实践,以“民警主导+法律顾问把关+治安协理员协助”为架构,既懂法律又懂民情,既讲原则又有温度。西安市公安局依托“多元调解机制”,在“双节”假期期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5%以上。
连心警务显真情
从寻亲找物到奶茶传暖的鱼水情深
国庆假期,西安街头巷尾的民警执勤身影,不仅是城市平安的守护者,更成了传递温情的“连心桥”。
10月1日,长乐坊派出所副所长惠浩在骡马市执勤时,遇到一名面露焦急的蒙古国游客。经了解,游客虽通过网约车成功下单,却因语言障碍无法与司机确认接驾位置、沟通行程细节,双方陷入僵持。得知情况后,惠浩立即用流利英语与游客沟通,精准掌握其目的地信息,随后主动联系网约车司机,清晰转达接驾地点、游客特征及送达要求,还反复叮嘱司机务必安全将外国友人送至目的地。
最终,游客顺利与司机汇合,临行前多次用中文向民警表达感谢。这场跨国相助,不仅解了游客燃眉之急,更以专业高效的服务,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民警的暖心守护,从不只局限于涉外场景,更渗透在守护群众平安的每一个“紧急时刻”。
10月2日15时55分,一名母亲焦急地冲进北院门警务站求助:“警察同志,我的孩子丢了!”随后,西安公安莲湖分局情指中心、治安大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高音喇叭循环播报寻人信息,视频监控回溯孩子走失轨迹,巡逻警力全员“接单”排查。仅10分钟后,接到广播的12岁男孩王某东便在辅警引导下回到母亲身边,一场紧张的寻亲行动圆满落幕。
这样与时间赛跑的守护,在国庆假期的西安各景区、各角落不断上演:
10月1日,周至县水街景区,民警方斌将摔倒擦伤的走失女孩抱至“暖心警务会客厅”处理伤口,20分钟后帮女孩找到家长;
10月4日,西安公安碑林分局民警在书院门景区发现迷路老人,通过老人随身证件联系上家属,一路护送其安全回家;
10月5日,西安公安新城分局民警在永兴坊帮游客找回走失的 3 岁女童,孩子母亲当场落泪致谢……
截至10月7日,全市公安机关已帮助百余名走失人员与家人团聚,平均找回时间不超过1小时。这背后是民警对“群众事无小事”的践行,更是“连心警务”的温度体现。
10月2日17时10分,游客王女士冲进地铁2号线钟楼站警务室求助,语气急切:“我的背包里有兵马俑门票和身份证,丢了可怎么办!”值班民警立即启动“跨线联动” 机制,第一时间将背包特征、遗失时间等信息同步至地铁 6 号线警务室。4名民警迅速分工:一边登记背包细节,一边调取列车监控锁定轨迹,同时联系沿线车站协同排查。17时 50分,西安南站工作人员在地铁6号线3号车厢找到那只挂着蓝色玩偶的黑色背包;18时整,王女士在西安南站顺利取回物品,特意致电致谢:“没想到假期人这么多还能找回来,西安警察太靠谱了!”
假期期间,公交轨道公安通过“站站联动、线线互通” 机制,累计找回遗失物品216件,其中身份证、车票等关键证件103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5万余元。
民警的坚守与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份突如其来的“暖心礼”,更让警民情谊愈发浓厚。
10月6日下午,西安公安未央分局六村堡派出所民警张阳光刚为一名山东游客耐心指完路,一名河南女孩便捧着几杯奶茶走来,轻声说:“警察叔叔,您辛苦了,这个给您和同事们喝。”女孩解释,自己的父亲也是一名警察,这个假期,父亲和张阳光一样坚守在执勤岗位上,没能陪她来西安旅游,但在这里看到执勤的民警,就像看到了父亲的身影。这番话让从警20年的张阳光瞬间湿了眼眶,他庄重地接过奶茶,向女孩敬了一个标准的礼。
这一幕被游客拍下上传网络后,迅速获得数万点赞,有网友留言:“这杯奶茶暖的是民警的心,装的是老百姓对警察的情,这才是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西安公安用“连心警务”书写着为民初心,也让警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静静流淌。西安公安用忠诚与担当,让“常来长安”不仅是一句邀约,更是一份触手可及的平安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