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图书馆学会与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图书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的中国图书馆年会在榆林举行,吸引了全国图书馆界的顶尖专家和从业者齐聚一堂。
年会期间,来自国家图书馆、宁波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的馆长,围绕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更高效、更贴心、更深入人心等问题展开务实探讨。他们的共识清晰有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绝非简单的市场化“外包”,而是通过“政府主导+专业运营”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可及、效能全面提升的系统工程。其精髓在于政府负责把握方向、制定标准、守护公益底线;专业机构负责注入市场活力、创新服务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深入实施及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模式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榆林市图书馆的运营者,武汉阅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阅道文科”)执行总经理朱丛庆分享了运营经验:“挖掘、转化好本地文化宝藏,通过专业团队模块化分工降本增效,打造具有标志性的专属IP并形成完整的文化生态,是做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才能让文化更好地走进市民生活。榆林市图书馆便是很好的例证。”
榆林市图书馆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拥有9个阅览空间、4个自修区、1个681平方米的报告厅和1个3550平方米的培训区,日常运营团队仅有127人。
在如此精简的人员配置下,榆林市图书馆16个月接待读者316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700余场,成为西北地区颇具活力的文化地标之一。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榆林市采用“政府主导方向+专业运营”发展模式、引进阅道文科作为专业运营方所带来的变革。
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阅道文科整合上海三联书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优质资源,通过专业力量与公共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让榆林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榆图讲坛”先后邀请纪连海、郦波等名家,让塞上古城与顶尖思想同频共振;“小骆驼故事绘”等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众多榆林市民带着孩子走进图书馆;融合丹霞地貌、窑洞、剪纸等元素的AI数字人“郡小宝”,为读者提供智能互动与AI荐书服务;围绕“郡小宝”IP形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推动图书馆从传统阅读空间向城市文旅地标转型。
“榆林市图书馆的社会化运营,建立起标准化基础服务体系,进行了大量本地化创新。深深扎根于本地文化,让图书馆赢得了市民的认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总经理陈逸凌说。
“政府主导方向+专业运营”发展模式的价值远不止于一城一地。无论是将陕北文化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与文创开发,还是AI数字人“郡小宝”带来的智慧化体验,“边界清晰、双向赋能”的协同机制,都为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同体量城市,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而这一源自基层的创新,也为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陕西智慧”“西部力量”。(记者:柏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