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0.4毫米厚的基板玻璃背后,藏着满满的科技硬实力,让中国基板玻璃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9月22日,在咸阳市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冷端生产车间,秒针每跳动40余次,就有一片又大又薄的基板玻璃“走”下生产线。
“公司的多项成果打破国外垄断,提升了G8.5+基板玻璃产业规模化、国产化水平。”项目负责人刘琎说,“目前,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已量产的几条生产线产量均高于设计产能,产销两旺。”
“立足开发区定位,我们布局新型显示新赛道,招引了一批重点项目,同时突出科创引领,加强新型显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咸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50余户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咸阳,构建起从石英砂到显示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开发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主战场。透过一片基板玻璃,咸阳高新区追“高”逐“新”、创新引领的探索实践被生动展现。
近年来,咸阳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推动“四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作为县域经济的储能器、产业发展的裂变器、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城乡融合发展的连接器。2024年,咸阳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9%、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市的62%。
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实施开发区“提档进位”行动、列支1亿元用于对开发区的奖补……咸阳破除发展障碍,持续推进开发区建设。
“目前,我们还在持续落实开发区各项改革措施,针对开发区体制机制不畅、功能不明晰、能级不高等问题,缺什么补什么,着力推动要素在开发区集中、功能在开发区集成、产业在开发区集聚。”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思路,咸阳将30个园区优化整合为15个开发区,形成“2+13”的发展格局。
在陕西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以“含新量”提升县域发展“含金量”。
9月10日,在薄膜封装关键材料及核心装备生产项目车间,工人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项目负责人董兆恒介绍,薄膜封装材料是平板显示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国内市场需求量大。项目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主要生产高阻隔封装胶材料等产品。
“目前,项目已开始试生产。”董兆恒说,“项目投产后,我们将成为国内首家高阻隔封装胶生产企业,产品直供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龙头企业,将有效打破我国显示面板领域相关产品的国外垄断局面。”
彬州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彬营介绍,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彬州在国内电子材料领域的知名度,还带动开发区部分项目技术同步升级,形成技术协同网络,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化学品产业集群。
“目前,开发区内清洁低碳能化企业聚集,90%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彬州‘亩均产值’明显增加。”黄彬营说,如今,“做化工来彬州”的行业口碑越做越响亮。
聚焦园区、聚力项目、聚合产业。当前,咸阳各县域开发区竞相争先,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
三原高新区形成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四大产业集群,去年以占全县88.7%的工业产值成为三原经济主引擎;
兴平高新区围绕“三航一新”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去年招引重点项目20余个,引进资金超36亿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旬邑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医药企业26家,涵盖中医药提取、加工、制剂等多个产业板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以“新”提质,以“质”向远。放眼咸阳大地,已形成以咸阳高新区和咸阳经开区为创新引领、县域开发区竞相争先、咸阳(彬州)高端能源化工园区等化工园区特色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升级传统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接下来,咸阳将以高能级开发区承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开发区“一子落”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满盘活”。(记者:琚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