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渭南】242个产业园托起600亿大产业

首页>新闻>联动>地市

【渭南】242个产业园托起600亿大产业

时间: 2025-09-25 06:48 来源: 陕西日报

9月的渭南大地,秋意渐浓,从大荔县的冬枣大棚到白水县的苹果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11日,在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大棚里,阳光透过棚膜洒在冬枣上,工人们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冬枣。

作为全国冬枣最佳优生区之一,大荔县凭借独特的光热资源与昼夜温差,孕育出肉质脆甜、营养丰富的优质冬枣。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爱英表示,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等设施农业广泛普及,将冬枣上市期从原本的集中时段变为5月至10月。

截至2024年底,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超70万吨,年产值突破9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跨越百亿元大关。

大荔冬枣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渭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渭南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正呈现“多点开花、梯次推进”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渭南市已累计创建各级产业园24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0个、市级60个、县级169个。‘四级联创’格局全面构建,各级产业园创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渭南市农业农村局规划与产业发展科科长秦勇介绍。

在产业布局上,渭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品类丰富多元,涵盖冬枣、奶山羊、樱桃、葡萄、苹果等20余个品类,形成了“点上突破、面上带动、板块推进、规模发展”的产业格局。

数据见证发展成效:目前,渭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总产值已超60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300亿元。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万元,较全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9.4%,农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渭南市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渭南市出台《渭南市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目标。

此外,渭南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引导各县(市、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1个优势主导产业或乡村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专业化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省级农业产业园层面,渭南市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提升。白水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扩大了苹果种植规模,还引进了深加工企业,开发了苹果脆片、苹果醋等高附加值产品,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益。

市级产业园则更注重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华州区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广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成为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县级产业园更加注重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大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销售。

在推进“四级联创”过程中,渭南市强化科技支撑,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组建了多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了一批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推广基地。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数字新农具’。”在澄城县陕西果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权平平感慨,得益于数字科技赋能,今年基地的晚熟樱桃长势良好。

澄城县聚焦樱桃产业,锚定“中国樱桃第一县”的目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构建起涵盖品种研发、标准化种植、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渭南市樱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英俊介绍,澄城县依托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建的陕西首个国家级樱桃试验站——澄城樱桃试验站,每年培育100万株脱毒苗木,让“早熟早上市、晚熟品质优”成为澄城樱桃的亮点。

目前,澄城县樱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挂果面积8.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樱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展望未来,渭南将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4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主线,以粮油、肉制品、乳品、果菜和特色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园区承载,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晓锋说。(记者:陈宏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