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城市更新 生活更美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9-18 06:35
走进商洛市,依山傍水的市区干净整洁,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灵动。
“这两年在江边健身跑步的市民越来越多,我就是其中一个。再过段时间,江边的银杏树叶变成金黄色,这里就更漂亮了!”9月15日一大早,秋风送爽,在丹江边的滨江银杏公园健身步道上,市民陈伟刚跑完步,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江边的风景。
附近的商州群众运动公园广场上,还有许多健身、跳舞、唱歌的市民,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一个普通的清晨,将这座城市主打的“康养”名片展现得淋漓尽致。
商洛,一座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城市,经济体量并不大,但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当地是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的?近年来,商洛市全力推动生态更美、经济更强、群众更富,加快打造中国康养之都、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一都四区”,推进富民强市,奋力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向新向绿 转型升级聚动能
要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得在产业发展上谋出路,探索出一条适合商洛的发展路径。
以绿色为方向、以园区为承载,商洛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工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其中,新能源及储能产业成为商洛突出抓的重点。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于2016年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西北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抽蓄电站工程,被称为秦岭里的“绿色充电宝”。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有两座水库,一座上水库,一座下水库。在用电低谷期,我们将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我们把上水库的水放下来发电,给电网提供稳定的电源。”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部主任肖云峰介绍。
该抽蓄电站去年年底全面投产发电,单日可满足200多万户用电需求,年均实现节约标煤约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5万吨、二氧化硫约0.28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在投资近百亿元的山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由山阳县发展改革局等部门20多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常驻项目施工现场,全天候服务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施工。
除了镇安和山阳的抽水蓄能电站,丹凤鱼岭电站也已纳入国家规划。
西商融合 打通“出圈”新路径
西商融合协同发展,成为商洛“破局”的关键。今年,西商融合协同发展进入第三年,两市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陕西正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入驻秦创原商洛市飞地孵化器3年。从一个小团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离不开西安的人才和技术支持。该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了联合实验室,80%的研发成果都能在商洛实现转化。
在西商融合的浪潮中,像正太能源这样的企业,正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快速成长。
“我们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组建了‘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成立钼铼材料研究中心,成功攻克技术难关,颠覆传统的火法冶炼工艺,实现了从钼矿石粗放式利用到钼产品深加工的迭代升级。”西部鑫兴稀贵金属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周清介绍。
作为商洛市钼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西部鑫兴稀贵金属有限公司借力西安高校研发力量,开工建设钼铼及稀贵金属产业园项目,使传统钼矿冶炼迈入绿色智造新阶段。
面对创新要素分散、科创资源匮乏的瓶颈制约,商洛市坚持向“西”而行、借智借力。截至8月底,商洛市已有约百家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家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联合申报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超20支。
凭借西商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商洛市打通了“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路径,做实“西安研发、商洛转化”。
宜居宜业 城乡环境再更新
“自从建成了‘幸福里’,不管是上班还是接送孩子,都方便多了,生活品质明显提升。”柞水县市民张霞感受到的变化,来自柞水的城市更新工程。
柞水县这座山城的城市更新之路,始终围绕生态宜居、设施完善、风貌提升、智慧便捷的目标精雕细琢。改造新建的“幸福里商业综合体”集商业消费、休闲娱乐、居住于一体。
去年以来,在商洛市商州区,多个老旧小区实现华丽变身。
位于通信巷的商洛市公路局拌合厂家属院建设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对小区场地进行硬化,重新规划增设停车位,并提升改造了监控设施、绿化环境和亮化照明设施。“以前充电要从自家房里抛线,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后,大家的电动车有地方停放,充电也方便安全了。”住户寇洁说。
商洛市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城区小区实现物业全覆盖。如今,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生态城市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名片被擦得更亮。(记者:王佳伟)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