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铜川】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首页>新闻>联动>地市

【铜川】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时间: 2025-09-12 06:43 来源: 陕西日报

“前不久,我们总投资1.5亿元的二期10万吨生产线项目因流动资金短缺导致建设受阻。关键时刻,铜川耀州新华村镇银行新区支行为企业授信ESG挂钩贷款300万元,并把贷款利率控制在3.5%以内,成功助企脱困。”9月1日,铜川恒晟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余俊说,“这次多亏了银行帮助,公司生产线顺畅运转。”

ESG挂钩贷款的成功实践,是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2022年9月获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以提升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四个经济”,聚焦打好“八场硬仗”,通过拓展服务覆盖面、优化金融生态,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人行铜川市分行不断深化政银企融资对接,针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政银企融资对接需求清单,先后牵头召开多场专题融资对接会,企业融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截至6月末,铜川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4.96亿元,较年初新增3.89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光电子产业链、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产业链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9.93%、22.92%和5.47%。

近日,位于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的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再添发展新动能。年初以来,中国工商银行铜川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铜川分行、西安银行铜川分行在积极对接和充分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先后为该企业注入2500万元信贷资金,为助力企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拓展产品应用场景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该企业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柔性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组装、集成模组研发生产基地,凭借突出的技术实力,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逐步成为区域电子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试验区获批后,人行铜川市分行迅速行动,推动铜川市14家银行、6家保险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专营部门,新增8个社区银行和小微网点,让金融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人行铜川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铜川市分行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尤其是我们建成的国内首个‘党建+金融+民生’综合服务站,实现了金融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截至6月末,铜川市已建成722个惠农支付点,覆盖359个行政村;34个综合服务站实现21个乡镇全覆盖,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存取款、转账、社保缴费等业务。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普惠金融服务站、铜川市印台区周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相继挂牌运营,金融服务可得性进一步提升。

“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经过两年多实践,在服务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发挥平台数据支撑作用、提升担保能力、提高存贷比、促成更高层级创新等方面仍有很大突破空间。我们将正视短板、持续发力,让普惠金融惠及更多经营主体。”人行铜川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两年来,人行铜川市分行精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信贷引导功能,推动金融资源向普惠领域倾斜。截至6月末,铜川市各项存款余额971.82亿元,同比增长7.63%;全市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00.39亿元,同比增长16.04%,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一,存贷比稳步提升至51.49%,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截至6月末,铜川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18%,累计让利1.38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46亿元,对全市贷款增长的贡献率达41.07%,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铜川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32.05亿元,同比增长25.31%,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服务模式,聚焦重点项目建设与优质企业培育,以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城市转型,推动金融链与产业链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同时,我们将大力培育特色专营机构,指导金融机构实现稳健经营,筑牢风险防控底线,有序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人行铜川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通过持续深化改革,让普惠金融惠及每一个经营主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从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到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从创新金融产品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正以扎实的步伐向前迈进。(记者:杨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