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台槭属无患子科槭属,是我国特有的槭属物种,因1954年在陕西留坝县庙台子村首次发现而得名。该物种极为珍稀,分布范围狭窄,主要零星见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山区;生存环境要求特殊,对环境变化敏感,长期以来被列为极小种群物种。2021年,庙台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此次发现的庙台槭种群位于保护区核心区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中。植株最高达15米,胸径25厘米,树皮呈暖灰色,叶片轮廓近阔卵形,常3至5裂。部分植株结有近水平展开的双翅果,形态特征明显。科研人员通过比对形态、查阅资料,最终确认其身份。
“庙台槭天然种群数量稀少,太白山北坡仅零星分布3处,且大多为单株。”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科长、林业工程师李双喜说,此次在牛尾河地区发现庙台槭稳定种群,填补了庙台槭在太白山—兴隆岭西南麓的分布空白,对于研究庙台槭的生态习性和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古老的孑遗物种,庙台槭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有助于维护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研究槭属植物系统演化、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变迁,以及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区系关系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黎斌介绍:“在牛尾河地区发现庙台槭种群,不仅丰富了该物种的分布状态,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个具有健康树龄结构、具备自然更新能力的种群。这对我们深入研究庙台槭的种群稳定性及其自我调节过程、探索其濒危机制及实施有效的就地保护提供了宝贵样本。”
据了解,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计划启动专项行动,对庙台槭种群分布范围、数量结构、繁殖状况等进行长期监测,并将其纳入重点宣传保护名录,增强公众保护意识。(记者:刘坤 通讯员:魏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