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西安市财政局副局长 白洁
西安市财政局绩效管理处处长 李雪
西安市临潼区财政局副局长 韦雄雄
西安市周至县财政局副局长 何练文
日前,《西安市“五个精打细算”把好“五关”以高质量预算绩效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省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西安市如何精打细算把好五个“开关”?如何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8月13日,记者邀请西安市和部分区县的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解读。
记者:什么是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什么重要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白洁: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近年来,西安市坚持以政理财、以财辅政,加快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力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将政府收支预算、部门和单位收支预算、政策和项目支出预算,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初步构建起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全链条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有些领域存在的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闲置浪费问题。就像咱们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一样,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办事也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并且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钱是用在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发展上。
通过建立制度化的“问效”机制,我们将预算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全链条,坚持做好“五个有”,即决策有评估、过程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有应用,逐步实现财政资金从“重分配”到“重实效”的转变,服务西安高质量发展大局。
记者:西安市“五个精打细算”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李雪:控住源头精打细算,以事前预算绩效评估把牢项目“入库关”。我们通过事前预算绩效评估集中财力服务保障中央、省上和全市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砍掉”低效无效项目支出需求。
狠盯关键精打细算,以细化绩效目标管理把紧预算“审核关”。我们每年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编纂《重点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目标手册》。
围绕重点精打细算,以高标准高质量计划把实项目“谋划关”。我们结合中央、省上和全市中心工作和关注重点,制定全年预算绩效管理项目计划。计划包括50余个重点预算绩效管理项目。
校准纠偏精打细算,以事中预算绩效监控把准预算“执行关”。我们将市级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事中预算绩效“双监控”,为财政资金装上“探头”,定期提供“前线”信息,推动部门及时纠偏,对30项市级专项资金全面开展监控,对未完成和因情况变化无法实现的绩效目标分析偏差原因,及时督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及时督导部门改进管理、及时校正调整绩效目标,并与当年预算调度及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提质增效精打细算,以强化应用务求实效把好绩效“改革关”。我们推动各环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主体、有标准、有规程,防止政策只到“膝盖”不落地,并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等次落实奖惩措施。
记者:临潼区绩效结果与下年度预算编制“硬挂钩”后,哪些领域的资金分配进行了显著调整?绩效评价纳入目标责任考评后,对部门内部资金管理流程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韦雄雄:2024年,临潼区对20个项目开展了重点预算绩效评价,涉及资金7.87亿元,绩效评价结果由第三方现场“开盲盒”逐一通报。临潼区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区级目标责任考评,并全部应用于下年度预算编制。
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编制“硬挂钩”后,通过制度化绑定,临潼区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激励约束框架,资金分配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调整,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绩效评估结果直接影响资金分配,确保资源流向服务质量高、公众满意度高的项目,尤其是民生领域项目获得了更多资金支持。
临潼区将绩效评价纳入目标责任考评后,部门内部资金管理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资金分配更加科学、使用效率提升、透明度增加、责任落实明确、预算编制精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加强。这些变化共同推动了资金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整体绩效的提升。
记者:周至县开展事前预算绩效评估项目以来,节约资金情况如何?节省的资金后续如何重新配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给周至县财政管理理念带来了哪些转变?
何练文:2024年,周至县开展事前预算绩效评估项目236个,涉及资金10.78亿元,节约1.45亿元。节约资金主要来源于生态保护、县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民生、水利、教育、乡村振兴、应急、医疗、文旅、产业发展等领域。
我们把节约的1.45亿元资金,后续继续安排在同领域范围或统筹安排在已入项目库的项目,这样一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提高了。周至县财力资金有限,更要逐步健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机制。这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革命”,也是一项财政领域的效能“改革”,有助于推动公共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记者:吴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