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安康】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首页>新闻>联动>地市

安康】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时间: 2025-08-06 08:30 来源: 陕西日报

7月的秦巴山区,层峦叠翠,绿意盎然。近年来,安康市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让绿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守好绿色家底

7月25日6时许,天刚蒙蒙亮,石泉县曾溪镇兴隆村护林员司额和已整装待发。柴刀、水壶、藿香正气水、记录本是他巡山的“标配”。“现在是森林防火关键期,一刻都马虎不得。”52岁的司额和边说边往山上走。

兴隆村有1.7万多亩山林,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2018年担任护林员后,司额和每月上山巡护不少于22天,日均徒步六七个小时。夏季防毒蛇胡蜂,冬季盯火灾隐患,春秋季监测病虫害,他还常走家串户宣传护林政策。“就想守好祖辈留下的绿色家底,让山林常绿,子孙日子越过越美。”司额和说。

这份坚守换来了丰厚回报:8年间,兴隆村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良好生态还让村民发展起林下养蜂等产业,收入稳步增加。

在秦巴山区,像司额和这样的生态卫士还有很多。安康市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生态管护体系,数千名护林员日夜守护着这片绿色。

与此同时,安康构建起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依托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森林质量提升、重点区域绿化等项目,今年上半年完成营造林94万亩。

发展绿色产业

7月29日,安康市汉滨区吉河镇矿石社区的山坡上,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淫羊藿、虎杖、党参间。几位药农忙着除草,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清香。

“杂草不及时除,就会抢了药材养分。”药农李枝秀说。脚下的坡地如今已成为生机勃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家门口干活,能赚钱,还能学技术。”她话语里满是满足。

安康益增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益忠蹲在田埂上检查一株淫羊藿。他笑着说:“森林能为中药材遮阴,比大棚人工环境更适合药材生长。”

赵益忠介绍,林下种植不占耕地,还能借森林遮阴保湿的优势提升药材品质。2020年,公司流转80多户群众的林地,以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主,已发展虎杖、夏枯草、党参等420余亩,其中种植淫羊藿超150亩。

“我们通过‘林地入股+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群众尝到增收甜头。”赵益忠说,农户来基地务工每天工资100元,高峰用工期每天能达150元。去年,公司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带动100余户群众增收。

“林下经济”正在安康多点开花。近年来,安康充分利用163万亩林下空间,探索“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缘游”立体经营模式,林药、林蜂、林菌等产业蓬勃发展。

盘活绿色资产

“深呼吸,感受这份清新。”7月16日,来自西安的退休教师陈敏在宁陕县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的步道上漫步,“我每年来住半个月。这儿的空气很好,有利于睡眠。睡眠好了,整个人都清爽了。”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8%,被誉为“天然氧吧”。

“现在不是砍树卖木头,而是‘卖空气’‘卖健康’。”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依山建了5公里长的林间步道,沿途设置康养体验点,是游客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除了为游客提供康养空间,这里的森林还产生可量化的生态价值。在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的林业碳汇监测样地,树干生长仪自动记录树木胸径、树高等数据;碳通量监测塔有20多个传感器,能将样地里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及时上传监测系统。

“这些数据是发展碳汇交易的科学依据。”宁陕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胡茂毅介绍,据监测估计,宁陕县碳储量有200余万吨,碳汇潜力巨大。

安康正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4年,安康策划40项森林康养和旅游活动,发布4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组建绿碳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形成市县协同的开发机制,引进3家供应商共同开发,通过排查隐患、调查资源本底,让森林“生态账”变“经济账”。

“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安康森林资源特点,促使生态价值得到有效转换,让秦巴山区的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最厚实的底色。”安康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副科长张荣根说。(记者:齐珂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