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引领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7-29 07:59
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汉中,山清水秀,林草丰茂,飞鸟翔集,动静之间演绎着生态之美。
产业园一线,项目建设“换挡提速”,企业各生产线开足马力赶订单,钢铁齿轮奏响着发展之声。
……
山水承载厚望深情。汉中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引领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牢记嘱托,步履铿锵。近年来,汉中市锚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加快打造生态城市“五个新标杆”,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美、经济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山水入城 绿意盎然
绘就环境优美立体画卷
7月的汉中,繁华城镇与广袤乡村各美其美,令人向往。
汉中的生态之美,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全市上下日益重视生态文明、久久为功持续建设的成果。
心怀“国之大者”,肩负重大责任,不负重大使命。近年来,汉中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目标担当实干、砥砺奋进,奋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居民高品质生活与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统一。
行走汉中,满眼皆绿,处处是景:天汉湿地公园内,20公里长的慢行步道蜿蜒舒展,串联起滩地走廊、滨水栈道与堤顶公路,市民游客或在绿道上漫步骑行,或在亲水平台凭栏远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眼前;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成为汉中生态优良的最佳“代言人”。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走过春之萌发、夏之繁茂、秋之绚烂、冬之清朗,这座被寄予厚望的生态之城,正以山河为卷,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华章。
碧水润城福泽绵长——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汉中市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系统推进城市水系、水体、岸线建设,精心塑造“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城市形态。不懈攻坚换来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2014年以来,汉中市依托重点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80平方公里。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承诺坚实兑现。
青山如黛令人向往——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汉中,群山环绕,碧波荡漾,森林覆盖率达63.9%,随处可见的绿色,已然成为生活标配。2024年以来,汉中全年累计完成营造林36万亩,实施乡村绿化美化提升建设8个村,实施森林抚育10.5万亩。
沃野千里生机盎然——在聚焦净土保卫战上,汉中市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重点重金属减排任务。环境监测绩效评估全省第1名,国家总站能力考核连续2年优秀。“三区三线”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86.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80.0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1473.31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9.73万亩,引领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绿色映底蕴,山水显初心。汉中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努力绘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汉中新图景。
产业焕新 绿能涌动
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在科学战略的指引下,汉中市委、市政府以全局视野高点规划布局,谋划“一江三山多廊道、两轴五区多组团”总体布局,聚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文化旅游、绿色能源、特色农业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系统思维完善政策体系、聚合发展之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新赛道不断开辟、区域竞争新优势不断凸显。
如今,天汉大地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台台大型设备开足马力生产,一条条生产线正在加紧安装……穿行于汉中各个项目基地,产业加速推进的热潮扑面而来。
盛夏时节,走进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数控龙门铣床的测试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工人正调整机床精度,或对刚装配完的机床进行最后调试。
这款主要适用于航空、造船、模具等制造行业的机床,正是汉中重大项目支撑产业发展的缩影。而总投资3.16亿元的固达工业母机研发制造基地,聚焦数控双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其核心部件及控制系统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一期项目已稳定生产,年产能500台,年产值8000万元。
一条昂扬向上的数据曲线,可以凸显汉中一以贯之培育产业的不竭努力。1月至5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28.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户。
培育壮大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灵魂所在”。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汉中在谋篇中寻找出路。
汉中坚持以“链”布局,围绕“5+3”产业集群,积极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着力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重大项目集聚。
今年以来,全市签约产业链项目218个,总投资达128.9亿元;建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一季度,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6.6%,工业母机等5条产业链的投资均保持3位数以上的增长比率,“链”上动能持续迸发。
创新驱动正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走进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江药业”),这个在驱虫原料药领域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生产基地,依旧延续着当年的辉煌。为持续推动陕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汉江药业设立了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研究开发手性创新药物,持续做优做强陕西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汉江药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攻关等形式先后实施了新产品研发与技术改进项目10余项,开发上市新产品10余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近70%,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
传统产业新模式,传统产业新产品,汉江药业的发展,生动展现了汉中主动求变,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发展路径转型。
以传统农业为基础,汉中市以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为牵引,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有机、品牌、设施、智慧、观光等“五个农业”镇村全覆盖,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市有机农业面积29.3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96家,打造智能化种养基地达218家,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点132个。支持“茶药菌畜渔”等重点产业项目428个,培育壮大龙头企业70家,上半年全市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60亿元,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跳出传统优势找后劲,汉中市狠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半年,全市新增成果转化企业26家,转化科技成果140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63户、830户,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34亿元,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2%以上。
一个个项目的开花结果,孕育着一个个新的增长点;一批批项目的落地生根,成就着一个个新的增长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汉中市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加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多措并举夯实稳增长基础,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幸福满城 民生为本
筑牢宜居安居坚实根基
漫步汉中一江两岸,生态宜居无疑是这座蕴含汉风古韵的城市在建设和发展中最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汉中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聚焦生态城市建设,在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教育、就业、医疗、交通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服务业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社区,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精准服务,是基层治理的“暖心灯”。汉中市通过精细化服务,细致入微地“缝补”着群众生活的琐碎日常,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加舒心顺畅。
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和网格化管理融合,汉中市全面建成县(区)综治中心、镇(街)“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中心,每个村(社区)均建成多格合一的“二级网格”,健全干部常态化下沉村(社区)巡调机制,依托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镇要守平安,稳稳托住基层治理“底盘”。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当晨曦微露映照在汉中大地上,一条条沥青路蜿蜒延伸,连通了城区与远村,客车开进了每个村落,邮路抵达偏远的门户,曾经“出行难”的叹息,终被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网络抚平。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55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312公里,数字背后是千家万户与广阔天地的真实连接。
聚焦民生保障,汉中坚持不懈办实事、优供给,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新建智能充电设施1715个,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实施138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932张养老护理型床位,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整治,全市零售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2.5%,让医疗资源的扩容提质切实惠及群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扎根汉中,托举起无数个家庭的安稳日常。
教育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汉中市将持续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列入民生实事,投资4.9亿元,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项目55个,通过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覆盖,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208个。
城市更新跃动的脉搏与流淌的温情,共同构筑起汉中这座城市的筋骨与灵魂。当青山碧水织就的生态画卷与家门口便民生活圈的烟火气息彼此交融,汉中用“绣花功夫”织就的不仅是城市风貌的蝶变,更是文明基因的生长。
汉中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产业发展之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积极提升城市风貌,新建成的53个口袋公园与66个多功能运动场地,正成为居民日常休闲的“诗意栖居”。
文化惠民,润物无声。汉中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文化演出活动,创新文化传承形式。218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每年开展1400余场“戏曲进乡村”演出、举办文化艺术品展示、放映优秀电影,建设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场所,正悄然完成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深刻转变。
山一程,水一程,弄潮儿向涛头立。
扬帆起航,汉中正在书写不负时代的崭新答卷。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上,汉中必将以铿锵的步伐,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让美丽中国的画卷在时代浪潮中愈发璀璨夺目。(王艺霖 袁婧枝)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