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延安】以科技创新“犁”出产业新田

首页>新闻>联动>地市

延安】以科技创新“犁”出产业新田

时间: 2025-07-11 07:50 来源: 陕西日报

入驻企业179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创建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平台15个,建成创新创业载体5个……短短3年时间,位于黄陵县的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轩辕科创中心”)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7月9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走进轩辕科创中心。该中心的投用,将科创基因注入了黄土高原的血脉之中。

踏入轩辕科创中心大厅,一块电子大屏正动态展示3年多来转化的科创成果。“这是陕西首个县域级创新驱动平台。”轩辕科创中心讲解员王婷说。

在该中心的轩辕直播间,年轻主播手持农副产品侃侃而谈。作为入驻轩辕科创中心的企业之一,陕西传梦匠美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梦匠美农”)享受到了该中心带来的红利。

传梦匠美农负责人张成依托轩辕科创中心提供的专属直播间资源,成立了电商公司。通过该中心搭建的直播平台与短视频营销渠道,他带领团队每日开展“从枝头到舌尖”的沉浸式带货,让“延安味道”通过轩辕科创中心的直播窗口香飘万里。

张成还在黄陵县桥山街道道南村将传统窑洞改造为特色农家乐,不仅有农家饭菜与时尚茶饮,还推出了“穿汉服、祭始祖、学周礼”沉浸式体验。

“这个农文旅项目在轩辕科创中心的创意孵化支持下,将生态养殖与黄帝文化深度融合,将老民居变为网红打卡地,打造出农业打底、文化铸魂、旅游赋能的特色IP,让更多人在体验中爱上乡村。”张成说。

作为轩辕科创中心孵化的企业,张成的创新实践始终与科创赋能同频共振:从专属直播间的运营支持到农文旅IP的创意孵化,该中心为其提供了从流量对接、模式创新到资源整合的全链条服务。这不仅是一个青年返乡创业的故事,还是轩辕科创中心以“党建引领+直播赋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

延安市通过轩辕科创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不仅实现了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深度赋能,还探索出一条以科技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从文化到旅游,从农业到工业,科技创新正成为这片黄土地上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

全国首套极薄煤层智能化高效开采技术在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陵矿业”)成功应用,智慧矿区、智能矿井成为全国行业标杆,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突破,为传统工业注入绿色动能。而碳硅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的落户,标志着延安正逐步迈向高质低碳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7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黄陵县店头镇白石村的黄陵矿业沮源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发电项目建设现场。这里机械塔吊来回摆动、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有序施工……一派大干快上的忙碌景象。

为推动延安市产业转型升级,保障陕西电力增长需求,加快国家规划内支撑性电源建设,该电力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选用2台1000MW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采用煤电一体化模式建设,同步建设除尘、脱硫及脱硝等环保设施,厂内设置灰渣筒仓和粉磨系统,可实现固废的全部综合利用,电厂以750kV电压送电接入国家电网。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10亿度,年产值可达40亿元,可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对促进黄陵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发挥煤电集聚效应、进一步推动延安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黄陵矿业沮源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涛说。

黄陵矿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不断拓展发电项目上,其在智能化和绿色化矿区建设方面的探索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矿区实现了从开采到运输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矿区建立了生态修复示范区和矿山公园,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这种“黑色产业、绿色发展”的模式,正成为延安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从传统农业到文化旅游,从能源开发到智能制造,每一个板块都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延安市正以科技创新“犁”出产业新田,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记者:李静茹 霍海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