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筑牢禁毒立体守护防线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5-07-10 07:23
全市671所学校接入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466名禁毒社工奔走在社区一线、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率保持100%……近年来,渭南市公安局预防、打击、管控多维度持续发力,筑牢禁毒立体守护防线。
预防为先 创新宣传深入人心
“这些土制毒品可能就藏在咱们身边,如果发现有人种植罂粟,要积极举报。”6月20日,在澄城县韦庄镇的农家小院里,澄城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临时负责人武丹坐在石桌旁,向村民进行毒品知识和禁种铲毒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禁毒宣传最大的难点是让基层群众‘听进去’。”从事禁毒宣传工作8年来,武丹对此深有感触。以前通过发传单宣传,收效甚微,如今她结合相关真实案例,把宣讲搬到田间地头,用乡音土话进行禁毒知识科普。
武丹深知,禁毒是全民工程,必须把各单位、各镇(街道)全部动员起来,齐参与、共发力。为此,她结合时间节点,阶段性地推出系列联合行动,进行更深入的知识普及。
面对学生,校园里的智能展板循环播放禁毒动画;针对务工人员,“提神药”变“毒药”的真实案例直击人心;外卖骑手的餐箱、超市的货架,成了宣传禁毒知识的“小黑板”。武丹带领团队拍摄禁毒微电影等,通过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让禁毒理念深入人心。
在渭南市,这样的创新宣传实践还有很多。渭南市公安局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方针,依托“学校+阵地”“部门+社会力量”“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全市11个禁毒教育基地各具特色,671所学校接入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31万余名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提升防毒拒毒安全意识。
科技赋能 多维打击筑牢防线
“这行当,比的是眼力和耐心。”7月7日,在富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办公室,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富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倚海鹏和同事化身“线上侦查员”,在网络平台仔细寻找破案线索。
从刑侦尖兵到禁毒先锋,17年的从警生涯让倚海鹏对毒品犯罪有着极强的敏锐度。“现在毒贩都藏在手机屏幕后头。”倚海鹏说,有些看似无害的词汇,实则是毒品交易的“黑话”。
“最难的是辨别信息的真伪。”倚海鹏说。他回忆起去年的一起案件:线索错综复杂,涉及境外人员,专案组抽丝剥茧,经过几个日夜的线索搜集,最终锁定藏身境外的真正货主。
在渭南市,23个毒品检查站如钢钉般“扎”在交通要道,严防毒品流入。此外,渭南市公安局通过“六警联动”,探索“市级合成、市县主战,全环节追溯、全链条打击”创新方法,对挖掘的涉毒线索进行深度研判。3年来,渭南市公安局侦破涉毒刑事案件20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79人。
在线上“战场”,渭南市公安局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禁毒模式,建成全市涉毒情报研判室,搭建7类13个风险预警及线索挖掘模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安大数据”、人力资源情报、历史案件、污水和毛发检测结果,以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挖掘毒品犯罪线索。
精准管控 破解社会化治理难题
“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需要拉一把的受害者。”蒲城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璐说。
面对吸毒人员管理难题,刘璐和同事从近几年蒲城县社区戒毒人员管控工作入手,通过边管理边总结,实行三级包抓,坚持筛查预警,定期评估研判,累计帮助280名吸毒人员就业。
“吸毒人员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工作的价值就在于此。”刘璐说,“郭某曾因吸毒失去工作和家庭。在我们的帮助下,如今的他,不仅戒断毒瘾,还用自己的收割机帮助村里老人收小麦。”
“我们通过‘两台账两档案’,对全县17个镇(街道)逐人核查、季度更新、分色管理。”刘璐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翻开工作台账,密密麻麻的记录里,藏着精准管控的密码。
如今,渭南市按照“中心+站+点”建设模式,全面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标准化建设,全市136个标准化办公室如坚固堡垒,466名禁毒社工奔走在社区一线;强制隔离治疗中心与收治中心筑牢兜底防线,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率保持100%。
“渭南公安将坚持以治为先、以防为主、以打促治,积极探索毒品治理新模式,打出禁毒‘组合拳’,不断筑牢禁毒安全防线,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筑起坚实屏障。”渭南市公安局副局长杨卫军说。(记者:耿杨洋)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