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杨凌】奋力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首页>新闻>联动>地市

杨凌】奋力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时间: 2025-05-28 06:52 来源: 陕西日报

5月27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玲介绍有关情况。

杨凌示范区持续深化区校融合、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7个,农林牧渔业产值、农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二。

汇聚创新要素

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未来农业竞争前沿,杨凌示范区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泛汇聚高能级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聚焦打造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杨凌示范区着力构建“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三位一体创新平台体系,标志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陕西首头高育种值克隆奶牛、国内外已知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种质资源。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17个小麦新品种进入国审公示,创历史新高。

杨凌示范区探索“企业出题、团队解题、基地示范”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不断完善成果转化配套服务,启动建设中国杨凌农创汇,加速打造旱区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器和技术成果交易集散地;坚持把展会作为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市场化举办杨凌农高会春季分会、夏季分会和“双交会”,常态化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75项,交易额4.1亿元、同比增长39%。

深化国际合作

“朋友圈”越来越大

依托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杨凌示范区不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上合组织、中亚及非洲国家开展友好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杨凌示范区成功举办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杨凌分论坛、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议等20多场国际活动,积极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杨凌方案”;高效开展各类农业涉外培训,累计为上合组织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及技术人才2400余人,培养留学生300余名。

依托10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杨凌示范区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专家,完成小麦、玉米、大豆、苹果等13大类115个优良品种的试验、推广;充分发挥自贸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创新构建“需求对接—产地直供—平台赋能”跨境果品供应链体系。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累计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越南、泰国等10多个国家输送优质鲜果2990吨。1月至4月,杨凌示范区进出口总额4.7亿元,越来越多中国优质农产品通过农科城销往全球。

产业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

产业培育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杨凌示范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秦创原杨凌旱区现代农业高能级科创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1300余家。

杨凌示范区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吸引了一批含金量高的项目落户。近三年,杨凌示范区每年新增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涉农产业高地初具规模。

产业发展方面,杨凌示范区建成覆盖全域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形成现代种业、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一城两镇、三河环绕、若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区”的发展格局。

杨凌示范区将强化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效应,推出一批农文旅品牌活动,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争取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蹚出“杨凌路子”,加速打造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杨凌示范区肩负着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奋力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履行国家使命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何玲说。(记者:付玉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