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筑牢绿色防线,共绘美丽榆林”媒体采风活动启动。众多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府谷县黄河沿岸等地,深入挖掘榆林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典范意义的案例与前沿措施,探寻榆林市在生态恢复、绿色经济发展、生态制度革新等方面的好做法。
据统计,榆林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2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榆林市大力推动水污染防治,旨在提升水质、保障居民健康。
“榆林市致力于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和水环境质量,持续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与整治,确保饮水安全,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艾先立表示。
公园碧水映绿荫,绿化采用循环水浇灌……在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部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转化为生态用水流入城市。
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坐落于榆溪河与榆阳河交汇处,2008年正式运行以来,日均处理污水超过5万立方米。该厂主要收集处理富康路以南、上郡南路、科创新城等区域的生活污水以及现有榆林市污水处理厂的富余污水。
“为保证出水质量达到标准,我们进行了两次提标改造,将原有高效混凝沉淀池升级为磁混凝沉淀池,并拆除原有设施,新建深床反硝化脱氮滤池。”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生产科科长武占飞介绍。目前,该厂的出水质量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A类标准。
此外,榆林市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结合污水处理厂的高效运行,将处理后的水应用于城市绿化、工业冷却和农业灌溉等方面,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污水处理厂的现代化改造和升级,不仅减轻了环境负担,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府谷县黄河沿岸,“河畅水清”成为生态新画卷。府谷县通过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强化地表水水质监测以及严格水环境执法监管,确保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针对水环境突出问题,我们定期开展专项行动。如开展涉水环境的工业企业专项检查,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跑冒滴漏等环境违法行为,已形成强大的执法威慑力。”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府谷分局工作人员贺小燕说。
“十四五”以来,府谷县“一河三川”(黄河、孤山川、皇甫川、清水川)水质每年综合评价稳定达标。2024年,黄河碛塄国考断面综合评价为Ⅰ类,优于Ⅱ类的水质目标;皇甫川国考断面综合评价为Ⅱ类,优于Ⅲ类的水质目标;孤山川国考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达到Ⅲ类的水质目标。
近年来,榆林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底线,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调发展,深化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精细化治理,力图弥补生态短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未来规划中,榆林市将继续加大对生态补水工程的投入,同时强化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些措施将守护‘塞上明珠’,为居民打造更宜居的环境,为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艾先立说。(记者: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