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伴随着普契尼经典歌剧《图兰朵》悠扬的旋律,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陕西大剧院圆满落幕。这场历时25天的艺术盛宴,以“丝路同心 艺术同行”为主题,用跨越国界的艺术勾勒出一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交融新图景,为古丝路起点注入新时代的人文魅力。
十一载耕耘 数万群众共享
丝路艺术节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赏优秀剧目,看经典作品,10月16日至11月9日,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来自84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余位艺术家,用60余场演出与30余场活动,吸引超8万名观众走进剧场、美术馆与景区等,线上传播触达超1亿人次,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
丝路艺术节自2014年首届启航以来,十一载砥砺前行,累计吸引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与,9100余位艺术家登台,341部精品剧目上演,4900余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出,举办文化活动700余场。这些数据不仅记录了艺术节的坚实足迹,更彰显了陕西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际文化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丝路传情 美美与共
多元艺术交融绘就文明互鉴新图景
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艺术节始终致力于推动丝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共同发展,呈现传统经典与当代创新的精彩对话,为各国艺术家的创作与交流提供重要舞台。
“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汇聚79个国家和地区的470余件作品,展现艺术创作的前沿趋势;首次引入米兰理工大学建筑艺术作品,促进中意两国在建筑艺术领域的专业交流。阿根廷艺术家为作品赋诗,追求东方意境;俄罗斯艺术家在油画中融入中国“福”字书法,寄托“福满丝路”的美好祝愿。正如斯洛文尼亚艺术家所言:“展览不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人与人、思想与思想的连接。”
国际文化交流中,“美美与共·丝路芳华”中国—中亚艺术家作品联展推出中国与中亚五国8位艺术家的100余件代表作,涵盖绘画、丝绸、非遗等,让观众直观感受文化差异中的共鸣与融合。哈萨克斯坦民族乐舞、老挝传统表演与美国古典室内乐交流演出轮番登场,展开跨越语言与地域的文明对话。
引进世界名剧 演绎中国精品 展示陕西特色
舞台艺术引发观演热潮
舞台艺术展演板块,世界经典、中国精品和陕西特色剧目相继上演。国际知名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领拥有近230年历史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首度造访陕西,奏响《图画展览会》《天方夜谭》等纯正的俄罗斯交响之声。国际钢琴大师普莱特涅夫携拉赫玛尼诺夫国际交响乐团带来中国首秀,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让观众感受到钢琴艺术的纯粹之美。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携《日出》《正红旗下》等四部力作,首次以艺术季形式来陕西演出。濮存昕、杨立新等艺术家的精彩演绎,掀起一股观剧热潮,演出现场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表示,这不仅是北京人艺文化版图的重要布局,更是一次“走向观众”的回归。
《李清照》《骑兵》《主角》等优秀国内剧目,以及《星空与半棵树》、秦腔《白蛇传》《生死牌》等陕西作品绽放光彩。同时,本届艺术节的舞台还延伸至宝鸡、榆林等地,让“一城盛宴”多方共享,充分彰显陕西全省协同推动文化繁荣的新气象。
艺术零距离 惠民暖人心
从“殿堂之高”到“街巷之近”
艺术节的成功,不仅在于剧场里的掌声,更在于街头巷尾的欢笑声。法国“明天改变一切”剧团的《鸟人和他的奇美拉乐队》打破传统剧场界限,吸引市民沿街围观。
“美术馆之夜”“国际美术交流”等活动将艺术精准输送至社区、校园等,深入践行“人民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在平台专属补贴实现惠民票价的同时,本届艺术节还通过发放观摩票、举办公益演出等方式,让更多群众零距离享受高品质艺术。
继往开来 再谱华章
“十五五”丝路文化交流迈向新征程
曲终韵不息,情深远相续。
多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推进艺术节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汲取往届成功经验,持续创新突破,让“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文化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本届艺术节的圆满举行,正是陕西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
站在新的起点,迎接“十五五”新征程,陕西将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惠民举措、扩大国际参与度,为推动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建设文化强省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秉承“丝路艺术的盛会、民心相连的桥梁、人民群众的节日”宗旨,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多元的形式、创新的表达,推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让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