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陕西文旅市场全面开花、高潮迭起。从传统景区到网红打卡地,从历史街巷到活力商圈,处处人潮涌动,演唱会、非遗展销、国潮市集纷纷精彩亮相。繁荣的市场描绘出文旅市场的生动画卷,也为陕西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国庆中秋假期,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5262.8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37%;国内游客总花费达403.90亿元,同比增长15.37%,充分彰显了陕西的文旅资源禀赋与创新发展能力。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陕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丰厚文化资源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今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审议通过,为新时代陕西文化繁荣发展绘就了新蓝图。陕西文旅产业正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唐风秦韵、文创、美食……一个个可体验、可娱乐、可消费的“文化+”街区,构建出陕西休闲和文旅消费升级新场景。传统景区、热门商圈化身文化体验场,旅游休闲街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空间成为文旅场景拓展、业态创新的关键支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打卡,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和文化娱乐消费,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
10月6日晚,大雁塔旁的大悦城人潮涌动。来自湖北的游客王进和家人在这里兴致勃勃地购物游览:“逛完了大唐不夜城后,我们来这里购物、品美食。这里潮牌云集、时尚现代。”
文旅商体深度融合促发展。近年来,西安推出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沉浸式剧目《大剧院:折叠层》、“寻梦·芙蓉里”等夜游场景,着力发展沉浸式、交互式新业态。从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到盛唐密盒、城墙金甲武士等,持续打造的系列网红IP,备受游客欢迎。
“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持续火热。“票根”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国庆中秋假期,西安演艺持续升温,21台重点旅游演艺共演出1188场,接待游客95.2万人次。“太震撼了,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血脉中的家国情怀。”来自湖北的游客李强看完《赳赳大秦》后激动地说。
科技赋能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碑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数字展览”,加强馆藏文物活化利用;西安城墙景区推出MR混合现实旅游项目“《从军行》之金甲卫城”;大唐不夜城曲江飞行剧院运用裸眼3D技术,推出《长安之上》XR新体验,加快文旅体验从“观看”向“沉浸式感受”转变;咸阳中国西部AI创新港推出的原创VR全感剧场《大秦纪》受到游客青睐。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数字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充分彰显了陕西文旅的创新力。
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入境旅游热度攀升,西安街头的外国游客明显增多。国庆中秋假期,一个由20名希腊游客组成的旅行团抵达古都西安,开启了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之旅。在为期3天的行程中,希腊游客先后参观了秦兵马俑、西安城墙、大雁塔等标志性景点,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西安的历史令人震撼,这里的文化遗产与希腊的古文明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希腊游客列奥尼达斯表示。
为了给外国游客创造更加便捷的入境旅游体验,西安在全市重点文旅场所、酒店安装便利化支付设备,拓展外国游客移动支付场景,全力打造国际化友好旅行消费目的地。截至目前,西安市在重点文旅场所已安装1111台外卡POS机、20台ATM机,极大方便了外国游客消费支付。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55.45%,入境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198.64%。
从自然生态到红色记忆,从传统文化到科技新潮,在陕西,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现代的活力;既有诗与远方的浪漫,也有市井烟火的温暖……“我们将打造更多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不断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努力把‘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说。(记者: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