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退役军人厅】志愿服务,老兵在行动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4-12-31 06:39
在陕西,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曾身着戎装,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保家卫国的无悔篇章。如今,虽然脱下军装,但是他们尽己所能服务社会,在国家有号召、社会有需要时,能迅速集结起来……他们,就是陕西退役军人志愿者。
■ 智慧助老,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多亏了这群耐心、细心又专业的‘小老师’,教我拍出这么好看的视频,了解了更多的防诈骗知识。”12月18日,在西安市长安区凤林社区服务中心的“青伴夕阳”智慧助老课堂上,67岁的社区居民邹丽蓉激动地说。
邹丽蓉口中的“小老师”,就是来自西安市退役大学生士兵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的14名志愿者。他们通过知识讲解、一对一协助操作的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了解防诈骗知识,让老年人能够享受数字化时代的便利。
“当兵时保家卫国,退役后服务社会。之前在军营挥洒汗水,我收获了坚强与成熟。如今脱下军装,我将通过志愿服务继续发光发热,贡献青春力量。”西安市退役大学生士兵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西北政法大学分队长张博巍说,从部队回到校园后,他就积极投身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健身、关爱青少年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28小时。
近年来,这支以退役大学生士兵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还带动了不少青年大学生加入,共同深入一线,在志愿服务中彰显青春风采。截至目前,西安市退役大学生士兵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共招募3586名来自全省11所高校的志愿者,累计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
■ 国防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火种”
“只要有需要,我很乐意以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身份开展国防教育,让更多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国防观念植于心、践于行。”12月25日,西安市未央区小火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马防说。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马防带领队员先后走进4所中小学开展了“铭记历史沧桑,共筑和平未来”国家公祭日暨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
西安市未央区小火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向学生讲述了国旗的知识,展示了部分轻型武器装备模具并讲解装备的性能和特点,还将一瓶瓶装有南部战区海军某部守岛官兵收集的南海海沙赠予他们,让守岛官兵卫国戍边的故事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西安市未央区实验学校学生李志歆说:“国家的历史不能忘记。听了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老前辈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看着瓶子里的南海海沙,我深知如今的国泰民安离不开战士们的保驾护航。作为学生,我们要倍加珍惜、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小火种’寓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防表示,目前,他们服务队共有15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通过持续开展国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让1000余名中小学生受教受益。
退役军人是一支重要的国防教育力量。2023年,我省包括西安市未央区小火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内的30支队伍入选全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名单。
■ 应急救援,始终在路上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身影。
12月17日上午,西安市莲湖区退役军人战旗应急救援队副队长周启坪和队员成少康,义务为青年路街道各社区的工作人员讲解应急救援知识。他们讲解演示了灭火器的操作规则及要求,心肺复苏、三角巾包扎外伤的方法,协同进退火灾现场救援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当兵时,服从组织安排是天职。如今我加入救援队,成为一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成少康说,除了学习应急救援知识外,他们还会定期进行山地救援、水域救援的实战演练。
3年来,从人员搜救、抗洪抢险,到为高考学子保驾护航等,西安市莲湖区退役军人战旗应急救援队的20余名队员一次次站到志愿服务的第一线,贡献力量、服务社会。
“我们会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周启坪说,随着国家对退役军人工作越来越重视,他从事志愿服务也越来越有信心和底气。
“退役军人从事志愿服务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政治信念坚定、军事素养扎实、作风纪律严明,遇到情况能够迅速响应。”12月25日,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全省开展“红星闪闪耀三秦”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逐年壮大、志愿活动丰富多彩。截至目前,全省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组建了2550余支志愿服务队,吸纳4.2万余名退役军人,涌现出宝鸡市薪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渭南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陕西省退役军人秦岭生态卫士志愿服务队等优秀队伍,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形象。(记者:刘芊羽)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