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政府 > 新闻发布会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发布2013年以来全省地质找矿及地质调查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

来源: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11-16 09:34

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发布2013年以来全省地质找矿及地质调查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省新闻办的精心组织,感谢新闻界朋友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热情关注和支持。受省政府委托,我就2013年以来全省地质找矿及地质调查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作以发布。

2013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地质工作者的连续奋战、强力攻坚,开创了我省绿色勘查、科学找矿的新局面。目前,地质找矿工作已全面进入收获期,捷报频传,阶段性成果丰硕。

一是已探明资源量巨大,新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7.37万亿元,预计可收缴资源收益是省级地勘基金投入的76倍。新增主要矿产资源量:金330.66吨、银2400吨、铜30.1万吨、铁矿石6.98亿吨、锰矿石702万吨、钒187.53万吨、铅锌265万吨、钼107.54万吨、蓝晶石2000万吨、高纯硅4.55亿吨、石英质玉石矿原石资源量5.44万吨、煤319亿吨。其中,钼新增资源量超过世界级金堆钼业的原有规模,为再造一个“中国钼都”奠定了坚实基础;旬阳棕溪探明铜资源量达8.15万吨,是我省历史上探明最大规模铜矿床的1.4倍;洋县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区新增铁矿石是该矿区历史上探明资源量的4倍;紫阳县朱溪河、岚皋县官元一带圈定1亿吨以上的大型铁矿。经初步估算,全省新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按90年不变价原矿计算约7.37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的矿权处置后,预计国家可收缴资源收益1041亿元(不含开采加工利用环节取得的直接和间接税收),是省级地勘基金投入资金的76倍,为地方财政增收提供了稳定的来源。

二是铜、银、锰、玉、白钨等资源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特种和稀有金属取得重大发现,找矿前景广阔。通过实施整装勘查,组织开展找矿大会战,新发现矿产地47处,其中大型6处、中型11处,另有13处矿产地通过近期工作有望陆续达到大型以上规模。初步预计:铜有望达45万吨、银有望达3200吨、锰矿石有望达1600万吨;凤县马蹄沟、安康早阳、坝王沟三地金矿资源量可达100吨,将形成继小秦岭之后的三个新的金资源基地。特别是安康早阳大型金矿的突破,对于石泉—旬阳整装勘查区实现超大型金矿目标具有指导示范作用,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肯定。

目前处于勘查阶段,具有形成大矿、好矿前景的有:镇安西部多金属找矿会战区,已获得金18吨、远景可达24吨,银803吨、远景可达2400吨。特别是在该地区新查明的白钨矿是国家稀缺矿种,已获得资源量16万吨、远景可达42万吨,最终可形成三个以上大型矿产地。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已在丹凤北部和勉县—城固北部取得重大突破,两个勘查区的晶质石墨,片径大、品位高、易选冶,已获得石墨资源量400万吨,远景可达1300万吨。在汉中、商洛新发现的3处玉石矿,已获得玉石资源量70多万吨,远景可达600万吨,使我省列入国家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由91种增加到92种。

目前已发现好的找矿线索,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有:华阳川特种金属矿可望成为国家级特大型矿区,开发利用特许取得重大进展;渭河盆地的氦气、陕南及陕北页岩气、陕北钾盐等资源,对于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的锂、铍、铌、钽、铷等稀有金属在电子、光学、空间技术、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是我省新型主导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重要原材料。

此外,在小秦岭开展的2000米深部钻井实验,为我省非油气类最深钻井;鄂尔多斯盆地岩盐钻井深度达3004米,我省钻井深度记录不断刷新,为开展深部找矿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三是基础地质、城市地质、地质遗迹等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地质工作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更加密切。地质调查工作由服务地质找矿,拓展延伸到农业、旅游、城市地质等领域,累计实施23个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关中盆地富硒区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圈定成片富硒基本农田面积1657.92平方公里,栽培试验表明符合富硒食品硒含量标准,具备开发富硒农产品的基本土壤条件。大西安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查明该区域300米以上地层分布,对大西安主城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为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数据;完成了全省大中型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对发展清洁能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正在筹划建设中国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陕西分中心。同时,完成重要地质遗迹调查57处,发现落实洛川黑木沟第四纪黄土剖面、神木栏杆堡恐龙足迹化石产地、榆林麻黄梁黄土地貌、华县特大地震遗迹等各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

总之,随着优势矿产和急缺矿种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一批新的重要矿产地的发现形成,特别是这些矿产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我省以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为主的资源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不仅为当前经济“稳增长、扩投资”提供了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也为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我省能源资源、大宗金属、特色非金属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矿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既有利于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更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集聚了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我省正在由传统的“资源大省”向现代的“矿业强省”不断迈进,必将为我省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回顾三年找矿历程,地质找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大力支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找矿工作,每年专题研究地质找矿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做出批示指示,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地质找矿重点矿区现场办公、部署整装勘查工作,出台制定了多项政策文件,为战略行动指明了方向。从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从地方留成的两权价款中列支10%专项用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为深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坚强保证。得益于探索创新中形成的“五个坚持”找矿思路。围绕全省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系统布局,逐步形成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新思路。也就是:坚持以绿色勘查、科学找矿为基本理念;坚持以稀优新特矿种为主攻方向,坚持以整装勘查和重点勘查为工作抓手,坚持发挥国土部门、所在地政府及地勘单位三方面优势的工作推进格局,坚持整合矿权、资金和技术三大要素的有效工作方法。得益于相关部门、市县政府、地勘单位的共同努力。在省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的配合协调下,地质找矿工作在项目、资金、技术方面得到了及时有效支持;各地勘单位发扬“三光荣”优良传统,通过组织大会战等方式投入精干力量、先进设备,不断加快找矿工作进度,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各相关市县政府也能够积极配合、提供保障,及时协调解决找矿行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勘查项目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比成果更珍贵的是三年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经验:这就是遵循规律是前提、明晰思路是根本、绿色发展是底线、凝聚合力是关键。

过去的工作富有成效,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期待。国家已发出向地球深部进军的伟大号令,我省“十三五”时期的地质找矿工作,既要立足当前,为陕西“追赶超越”提供资源保障,又要着眼长远,为陕西乃至国家持续发展、经济安全做好战略储备。我们将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继续按照“五个坚持”的工作思路,聚焦我省优势资源、急需矿种,通过整装勘查、集中会战持续推动找矿突破战略再出新成果,力争形成20个中型以上规模矿产地,新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10万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国家深地探测战略及省政府找矿突破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坚持系统思维,突出统筹谋划,不断加快找矿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探选冶衔接、产学研结合、科工贸一体”的矿业发展新模式,为我省实现“追赶超越”目标提供新保障、培育新动能。

责任编辑:殷誉玮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