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政府 > 新闻发布会

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省电子政务办发布陕西省权力和责任清单统一发布平台上线运行有关情况

来源: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9-05 09:33

2016年9月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常雅玲主持召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上线运行。省编办主任邢可利介绍了全省政府工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总体情况;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闫三选介绍了权力和责任清单合法性审核把关情况;省电子政务办主任李肇亚介绍了平台建设情况;省编办副主任史丰有回答了新闻媒体关心的问题;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发布平台并介绍相关功能。

省编办主任 邢可利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省权责清单工作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2015年9月底,省政府公开了省级52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事项;截止今年6月底,10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市区)陆续完成了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为了推进权责清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省政府决定建设统一、规范的权责清单发布平台。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建设,承载着省市县三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和责任事项的清单发布平台今天正式上线运行了。这标志着我省继去年9月完成省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工作后,全面完成了市县两级政府工作部门的权责清单工作。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全省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工作有关情况。

一、我省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

去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将省市县三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直接面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按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行政权力等10个类别进行划分,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对每一项行政职权都编制了责任事项,明确责任依据;通过制定部门职责边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通过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对取消、下放和属地管理类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

这次上线发布的权责清单包括52个省级部门,10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直接办理的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这些权力和责任事项,每一项均以列表的形式,明确了事项名称、办理材料等19个要素,每一个事项都根据实际办理的程序和环节,绘制了形象直观、结构清晰、简洁明了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办事群众只需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就能知道需要找什么部门、准备什么材料、多长时间办结。同时,根据国务院安排部署,我们对政府部门为群众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梳理,逐项编制了办事指南。省级40个部门168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已经编制完成,这次也一并通过统一发布平台对外公布。

在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工作中,我们注重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工作相结合。将近年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体现在清权、减权、放权、管权的过程中,实现了减量、提质、增效“三统一”。二是与理顺部门职责相结合。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紧扣部门“三定”规定梳理事项、编制清单。三是与依法行政相结合。依法依规逐条对事项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论证,保证了事项内容的全面、真实、合法、有效。四是坚持统一标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通过编制市县权责清单《通用参考目录》,指导市县两级统一了权责清单的内容、格式和标准;通过建设统一规范的发布平台,规范了发布形式,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允许各地在清单编制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在内容和侧重点上有所差异,防止出现“一刀切”。

二、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这次公开的权力和责任事项均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梳理编制,并经同级机构编制和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后,同级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的,具有刚性的约束力。清单发布后,必将进一步规范各级各部门的权力运行。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通过全面梳理权责清单,将“粗线条”的部门职责,分解为易懂、易操作、易监督的具体工作事项,有效推动部门职责精细化管理。使广大群众了解了各部门所承担的具体职责、相关事项部门间的职责边界、提供公共服务事项等情况,强化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

三是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通过公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事项,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与评判,促进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了政务公开,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统一规范的权责清单发布平台实现了异地查询,也为下一步建设省市县三级政府“一体化、一站式、全天候”网上政务大厅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下一步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是对清单实施动态管理。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以及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情况,按照《陕西省权力和责任清单管理办法》,及时做好清单的动态管理。

二是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依据权力和责任清单,加强对各部门权力运行的监督,着力推进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建设,打造公开便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推行网上办事。在“网上晒权”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网上行权”深入开展工作,全面推进权责清单事项流程再造,把清单式、目录化的事项打造成能够上网运行的事项,为“网上办事”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指导市县两级加快编制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和市县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逐项编制办事指南,10月底前通过统一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开。

各位记者朋友,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离不开舆论的引导和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报道、监督落实。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闫三选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就省政府法制办参与配合权责清单合法性审查工作做简要介绍。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和我省《关于推行全省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省政府法制办积极配合省编办组织对我省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进行了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审核。

整个审核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总体要求。具体审核中,我们严格把握审核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职权法定原则。也就是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三定”规定为依据。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三定”规定依据的职权,一律予以取消。部门自行发布的文件,不得作为职权设定和行使的依据。虽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但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相互冲突矛盾,以及没有管理对象、多年不发生管理行为的行政职权,明确要求可按程序提出修改法规、规章的建议。二是坚持简政放权原则。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更好发挥基层政府贴近群众、就近管理的优势,加大向市场、社会和下级政府放权力度,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除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应当由省级部门行使的行政权力外,其他行政权力按照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事,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就近便捷管理优势,提高管理服务效率的原则,一般下放市、县(市区)政府管理。三是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法具有相应管理权限。违法或者不当行使权力,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行政权力依法调整,对其责任须作相应调整。审核时,我们注重突出审核重点,把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实施主体、办理时限等作为审核把关的重点;我们严格审核工作流程,着力解决审核工作难点,对审核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召集省内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坚持依法解决,并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保证了权力事项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时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配合省编办,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情况,适时对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电子政务办主任李肇亚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面,我就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的建设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行各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工作的安排部署,省电子政务办承担了陕西省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统一发布平台的建设任务。今年春节过后,省电子政务办在省编办的指导下,结合权责清单发布工作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陕西省政府权责清单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统一发布平台建设方案》,并通过了省委网信办组织的专家评审。5月下旬,省财政厅核拨建设资金后,我们经严格的招标程序确定了项目承建单位。

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是一个由省、市、县三级119个子站构成的网站群。目前,该平台涵盖了省政府各工作部门,10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市区)政府部门的所有权责事项,以及省级各工作部门的公共服务事项,功能上实现了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和责事项以及省级部门公共服务事项录入、取消、下放、整合、暂停的网上审核和动态管理。平台已在省政府门户网站醒目位置向社会公众展示,公开每一个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所需材料等,为群众办事提供信息服务,方便群众监督权力运行。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的开发建设,不但规范、统一了全省各级政府权责清单发布工作,避免了重复建设,大大节约建设成本,而且有效防止了新的“信息孤岛”,也将为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网上办事”的要求,完善权责清单基础数据,建设全省统一规范的网上办事系统,努力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一站式在线服务。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殷誉玮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