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政府 > 新闻发布会

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苏宇发布黄帝陵标识

来源: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2-26 09:48

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10时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苏宇发布黄帝陵标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谨向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就黄帝陵标识向大家作以介绍。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1961年国务院公布黄帝陵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古墓葬第一号”,世称“天下第一陵”,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尊崇和景仰的民族圣地。

中华民族对黄帝陵的保护与祭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汉武帝曾率十八万大军祭拜黄帝陵;唐、宋、元都有祭祀、修葺、保护黄帝陵的确切记载;明清时期,祭祀黄帝陵是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黄帝陵轩辕庙至今保存有150余通历代祭祀、保护黄帝陵和颂扬黄帝功德的致祭碑、纪事碑和题字、题词、题咏碑。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孙中山先生委派代表团致祭黄帝陵,祭词中“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充满民族自信,至今传咏。1937年清明节,在民族抗日危难之际,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毛泽东同志撰写的《祭黄帝陵文》,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出师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批示请周恩来总理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题写“黄帝陵”碑。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高度概括了黄帝陵的崇高地位和黄帝陵祭祀的意义与实质。

为更好的保护传承黄帝陵文化资源,赋予黄帝陵在新时代新的文化气息,经省政府批准,2013年8月,陕西省黄帝陵保护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征集黄帝陵标识设计方案的公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征集到200余幅作品,后经专家评审,有6幅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为优化标识作品,我们又委托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大学、延安大学、西部网等单位的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深化设计,专业设计团队提供的作品经专家评选出意向作品,再对意向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经省政府审定,确定了今天发布的黄帝陵标识。

黄帝陵标识创意新颖,寓意深刻,色彩质朴,庄重独特,极具唯一性与识别性,诠释了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以毛泽东主席委托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和习近平总书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主视觉,表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突显了黄帝陵的崇高伟大。相信这将是黄帝陵的一张烫金名片,成为黄帝陵保护管理、祭祀研究、规划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信息载体和文化象征。

我们真切的希望,黄帝陵标识能得到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知。我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黄帝陵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清明公祭黄帝典礼活动,将在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魅力,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恭祝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殷誉玮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