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政府 > 新闻发布会

省国土资源厅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永平发布陕南移民搬迁相关情况

来源: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5-12-30 07:51

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10时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国土资源厅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永平发布陕南移民搬迁相关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动下,整个工作稳步有序向前推进。下面我就“十二五”期间的陕南地区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进展、成效及“十三五”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灾害与贫困是陕西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历来是陕西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又处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灾害与贫困问题更为突出,防灾减贫任务尤为艰巨。为从根本上解决陕南地区灾害与贫困问题,补上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促进陕南三市28个县(区)与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把居住在中高山地、地质和洪涝灾害易发区,离乡村公路五公里以上交通不便、贫困且缺乏发展潜力,以及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工程需搬迁的60万户、240万群众,转移到安全、宜居、宜业的浅丘或川道地带。工程实施近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领导下,在陕南三市各级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下,在广大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二、“十二五”工作进展及成效

截至目前,“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资金59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8.6亿元。完成搬迁32.4万户、111.89万人,建设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2252个,集中安置29.3万户、102.5万人,集中安置率达90.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决策和实施,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夯实了执政基础;探索形成了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成为解决陕南地区“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总抓手”;同时,对国家解决同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民生和发展问题,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战略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是实现了减灾安居。移民搬迁避开山梁陡坡、险滩沟壑,选择安全地带建设安置点,通过将“两灾户”、“危困户”以及特困户作为优先搬迁对象,对“隔山为邻、十里同村”的偏远山区群众进行集中安置,使群众彻底远离了“灾害源”。搬迁前的土墙房、石墙房、木头房变成砖混结构的楼房,抗灾能力大幅提升,移民搬迁新址近五年来没有一户因灾受损。打破了陕南山区“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使搬迁群众彻底告别了地质洪涝灾害威胁,伤亡率分别下降80%和70%。

二是做到了精准扶贫。陕南移民搬迁把贫困户、特困户搬迁作为重点,优先实施搬迁。近五年来,累计搬迁贫困户14.48万户、50.64万人,特困户3.2万户8.25万人。通过“一点一策、一户一法”逐户规划致富产业,落实增收措施,配套社会保障,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广大贫困群众吃上了“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的“扶贫套餐”。搬迁群众人均收入由2011年4151元上升到2014年7478元,三市减少贫困人口50余万人。在集约、节约投资的情况下,加快了区域性整体脱贫步伐。

三是促进了经济发展。近五年来,直接为陕南注入资金595亿元,带动了建材、建筑、物流、劳务中介、餐饮服务、家居装修等产业发展,催生了现代工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行业的蓬勃兴起,推动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拉动社会消费大幅扩张,促进了陕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陕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是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移民搬迁、人退林进,实现了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侵扰。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改变了农村面源污染不易控制的局面,为天然林保护、山区生态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近五年来,累计腾退宅基地4.03万亩(复垦2.47万亩,还林1.56万亩),陕南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植树造林126.7万亩,保护了陕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主体功能。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保障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安全。

五是推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坚持集中安置为主,逐步把集中安置率以市为单位提高到90%以上;通过坚持靠城、靠镇、靠园区,合理确定安置规模;通过强化建房项目管理,实行“一个安置社区、一个项目主体、一个项目法人”的管理模式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终身制”,保证建设质量;通过强化集中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规模为30-100户的集中安置点,按照村民小组标准,完善生产生活基本所需的水、电、路等设施;对规模为100-500户的集中安置点,按照新建行政村标准,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增加有关服务功能;对规模为5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按照乡镇标准,配齐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近五年来,50%以上的集中安置点进入了城镇规划区,75.2万搬迁群众进城入镇,三市城镇化率提高8.0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十三五”工作打算

“十三五”期间,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和“坚持、规范、完善、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全面落实“十三五”陕南移民搬迁专项规划为重点,以精准脱贫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好的成效持续开展移民搬迁工作,圆满完成十年搬迁总目标。

(一)以提高三率为重点抓推进,全面完成搬迁任务。“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开工率、建成率、入住率三个关键环节,以避灾、脱贫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区域性整体脱贫这个根本和避灾安全这个重点,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4.6万户两灾户搬迁,2019年年底前完成20.4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确保全面完成35.36万户的移民搬迁任务。

(二)以规划衔接为重点抓统筹,不断完善基础配套。为提高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按照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要求,专题制订“十三五”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专项规划,用科学的规划统领工作。特别是指导市县(区)政府把移民搬迁规划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镇综合改革方案等无缝对接、有机结合,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优先向移民安置点集中,进一步凝聚合力,整合资源,统筹推进。

(三)以项目资金为重点抓规范,切实提高监管水平。不断创新,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及代建制解决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与规范管理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全程强化工程项目监管,落实五制,着力解决存在问题。完善近年来形成的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做法,不断强化审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四)以精准施策为重点抓完善,确保搬迁工作质量。按照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五种类型六个方面,严格界定搬迁范围,严格审定搬迁对象,严格审核补助建房面积和用地标准,坚决杜绝恶意分户套取补助资金等问题。逐级制定搬迁安置计划,逐户签订搬迁协议,明确搬迁时间、安置地点、房屋面积、补助标准、旧宅基地腾退时限等内容,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五)以社区管理为重点抓提升,增强搬迁群众满意度。重点推动落实新建集中安置点的社区服务组织、管理服务人员和必要工作经费,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真正使群众达到文化融合、经济立足、身份认同和社会接纳,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使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成为陕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责任编辑:殷誉玮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