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3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来源: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4-03-05 11:17
发布人:陕西省环保厅副厅长 李孝廉
发布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发布2013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二是发布环保部对我省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结果。
现在发布第一项,2013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
全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九市一区(西安除外)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9~357天,平均达标率为90.1%。西安市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38天,达标率为37.8%。全省六条主要河流中汉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质优,渭河干流出省潼关吊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持平、氨氮浓度同比下降6.08%,无定河和延河轻度污染。2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8%。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2013年,全省九市一区(西安市采用新标准除外,下同)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同比上升2.47%,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同比持平,自然降尘量同比下降8.7%。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九市一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与上年相比,九市一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增幅较大的是安康、商洛、延安,降幅较大的是榆林、汉中和渭南;二氧化硫(SO2)增幅较大的是汉中、铜川和渭南,降幅较大的是安康和咸阳;二氧化氮(NO2)增幅较大的是商洛、安康和咸阳,降幅较大的是榆林、铜川和汉中。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监测、评价,九市一区优良天数为309~357天,平均达标率为90.1%。其中关中地区,宝鸡市优良天数314天,与上年持平;咸阳市313天,减少4天;铜川市330天,增加1天;渭南市309天,减少1天;杨凌区316天,增加1天。陕北地区,延安市优良天数327天,增加13天;榆林市322天,减少13天。陕南地区,汉中市优良天数350天,增加10天;安康市357天,减少2天;商洛市351天,与上年持平。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监测、评价,2013年,西安市环境空气中除二氧化硫(SO2)全年平均值(0.046 mg/m3)达标外,其余五项指标均不同程度超标,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全年平均值0.19mg/m3,超标1.7倍;细颗粒物(PM2.5)全年平均值0.105 mg/m3,超标2倍;二氧化氮(NO2)全年平均值0.057 mg/m3,超标0.43倍;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均超标0.1倍。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监测、评价,2013年,西安市优良天数138天(优9天,良129天),占37.8%;轻度污染106天,占29.0%;中度污染54天,占14.8%;重度污染33天,占9.0%;严重污染34天,占9.3%。在全年污染天数227天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138天,占60.8%;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56天,占24.7%;以O3为首要污染物33天,占14.5%。
2013年,全省十个设区市开展了降尘监测,降尘量年均值范围为5.78~20.32吨/平方公里·月,平均为11.71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8.7%。降尘量最高的是铜川,最低的是汉中;同比增幅较大的是安康,降幅较大的是榆林。
2013年,全省十个设区市开展了降水酸度监测,共采集雨样624个,仅西安市测点检出酸雨样品1个。全省降水酸度同比下降0.27%。
——水环境质量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监测、评价,2013年,全省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4.2%,较上年上升0.2%;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1.3%,较上年上升8.3%;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4.5%,较上年下降8.5%。全省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9mg/L、1.246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5%,氨氮下降11.4%;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20.8%,氨氮下降34.8%。
渭河干流水质略有好转。渭河干流宝鸡段总体为Ⅲ类水质,水质良好;咸阳段总体为Ⅳ类水质,轻度污染;西安段总体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渭南段总体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渭河干流Ⅰ~Ⅲ类断面比例为28.6%,较上年持平;Ⅳ~Ⅴ类断面比例为35.7%,较上年上升7.2%;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5.7%,较上年下降7.2%。
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1mg/L、1.770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8.7%,氨氮下降0.17%;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32.3%,氨氮下降43.4%。咸阳兴平、南营断面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8.3%和29.7%,水质均由Ⅴ类改善为Ⅳ类;渭南潼关吊桥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下降6.08%,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
化学需氧量:除西安天江人渡和耿镇桥断面为Ⅴ类外,其他断面化学需氧量均达到Ⅳ类标准(≤30mg/L)。与2012年相比,西安天江人渡和渭南树园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上升11.8%和5.26%,宝鸡林家村、渭南潼关吊桥断面持平,其他断面均有所下降。与2011年相比,所有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均下降,其中咸阳铁桥断面降幅最大,下降46.8%。
氨氮:宝鸡段5个断面氨氮浓度均达到Ⅲ类标准,咸阳3个断面达到Ⅳ类标准,西安天江人渡至渭南树园断面为劣Ⅴ类,渭南潼关吊桥断面达到Ⅴ类标准。与2012年相比,宝鸡虢镇桥、咸阳铁桥、西安天江人渡和西安耿镇桥断面氨氮浓度分别上升3.64%、30.1%、45.7%和17.9%,其他断面氨氮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咸阳兴平断面降幅最大,下降38.3%。与2011年相比,宝鸡林家村和虢镇桥断面氨氮浓度分别上升3.24%和5.63%,其他断面氨氮浓度均有所下降,咸阳铁桥断面降幅最大,下降63.4%。
渭河支流水质改善明显。渭河支流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均为33.3%。
渭河支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5mg/L、2.694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19.4%,氨氮下降21.9%;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37.5%,氨氮下降35.5%。
渭河支流中,清姜河、金陵河、千河、泾河、黑河(咸阳)水质良好;漆水河(咸阳)、黑河(西安)、沣河和北洛河为轻度污染;灞河和沋河为中度污染;临河、皂河、涝河、新河和漆水河(铜川)为重度污染。咸阳泾河桥断面石油类浓度同比下降83.3%,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西安灞河三郎村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下降70.8%,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铜川漆水河金锁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下降84.6%,水质由Ⅱ类改善为Ⅰ类;渭南沋河张家庄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下降70.3%,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
无定河水质总体轻度污染。无定河干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7mg/L、0.785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上升30.8%,氨氮下降1.01%;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上升21.4%和31.1%。绥德辛店断面氨氮浓度同比上升40.6%,水质由Ⅲ类下降为Ⅳ类。
无定河支流榆溪河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2mg/L、0.772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上升37.5%,氨氮下降12.7%;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上升46.7%,氨氮下降31.8%。榆阳红石峡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上升39.1%,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Ⅲ类;刘官寨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上升32.8%,水质由Ⅲ类下降为Ⅳ类。
延河水质轻度污染。延河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1mg/L、0.723mg/L;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8.7%,氨氮上升79.9%;与2011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上升5%、104.8%。
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全部为优。3条河流水质稳定保持Ⅰ~Ⅲ类标准。汉江、丹江、嘉陵江出省断面均为Ⅱ类水质,水质优。
2013年,2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取水62167.03万吨,达标水量为62028.03万吨,达标率为99.8%。4月份监测延安市王瑶水库石油类超标0.16倍。
——辐射环境质量
2013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5个辐射环境自动站监测点位连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属于正常水平。全省环境γ瞬时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为正常环境水平。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流经我省支流的9个断面水体样品及5个水库、水厂的水体样品中各种放射性核素浓度属于正常水平。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属于正常水平。核设施、铀矿冶周围放射性水平正常。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良好。
——声环境质量
2013年,我省西安等十个城市开展了道路交通、区域环境、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全省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共监测路段总长616.09公里,其中超标路段长99.37公里,占14.6%。商洛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西安为较好,其余8个城市均为“好”。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城市区域环境声环境:宝鸡、渭南、安康、商洛等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其他6个城市一般。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由良好下降为一般。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西安、延安、榆林、汉中和商洛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他5个城市各功能区昼间和夜间声环境质量均达标。
下面发布第二项,国家环保部对我省2013年度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结果。
环境保护部初步核定我省2013年化学需氧量比上年下降3.1%(目标2%),氨氮比上年下降3.8%(目标2%),二氧化硫比上年下降4.4%(目标3%),氮氧化物比上年下降6.1%(目标4%)。分别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55%、190%、147%和153%。继去年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后,化学需氧量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任务,氨氮完成“十二五”任务的77%。特别是氮氧化物较“十一五”首次出现拐点,而且幅度较大。环保部分管副部长翟青在全国减排视频会议上对我省污染减排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同时,省上对各市减排情况也进行了核定,各市区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其中西安市化学需氧量削减比例最高,同比下降5.59%;咸阳市氨氮削减比例最高,同比下降6.24%;韩城二氧化硫削减比例最高,同比下降7.38%;铜川氮氧化物削减比例最高,同比下降14.31%。
2013年,我省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得益于减排措施的扎实开展。
一是在资金投入上全力保障。共争取中、省环保资金16.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6.95亿元,省级资金9.45亿元。用于火电、水泥脱硝建设及锅炉拆改等补贴4.04亿;脱硝电价补贴0.24亿;“黄标车”淘汰补贴1.1亿;渭河流域治理2.5亿;陕南污水管网建设1亿;农村环保4.7亿;减排监测能力建设1.67亿;生态保护1.15亿。
二是在减排能力建设上务实创新。全年新建污水处理厂11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2万吨/日,新改造污水处理厂30座,能力达到193.6万吨/日;新建成191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完成7台390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硫改造;75平米以上烧结机共1270平米已全部实施脱硫;全省32台1521万千瓦机组完成脱硝改造,脱硝机组占火电机组比例达到6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全省新型干法水泥100%脱硝,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走在全国前列;各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了陕西省淘汰注册运营“黄标车”信息管理系统,全年淘汰“黄标车”6.2万辆。这些减排工程和政策措施,有力支撑了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完成。
三是在环境执法中敢于揭丑,坚持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接受舆论监督。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40起,向媒体公布了全省10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检查结果,央视《焦点访谈》等栏目还对一些个案进行了深度报道,有力推动这些问题的整改,得到环保部的肯定。
四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勇于改革。在创新制度建设上抓落实、动真格、求实效,取得了较大进展。总量管理制度建设在环境立法上取得重大突破,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等制度被纳入《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经济政策方面大胆创新,我厅同兴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排污权质押融资成为合作的主要方向,今年单笔融资总额1亿元的排污权质押项目创造了全国之最。以榆林为试点启动市级排污权交易,并开展了首次市级交易竞拍,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取得又一次突破。
2013年,我省污染减排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毫不放松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始终坚持“目标不变、要求不降、力度不减”的原则,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制定2014年度减排方案,下达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六厂(场)一车”重点工程措施,确保纳入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的项目全部建成。二是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减排,改进总量减排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大气治理、流域治理、农村面源治理为工作重心,确保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提高“六厂(场)一车”等重点行业管理水平,着力推进绿色电力调度计划,保障已完成脱硝改造的燃煤电厂发电负荷,确保火电行业脱硝机组明年充分发挥减排效益。
责任编辑:田子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