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丝绸之路申遗有关情况

首页>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丝绸之路申遗有关情况

时间: 2013-09-03 11:29 来源: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发布人: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周魁英
 
发布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明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浩如烟海。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共分布着文物古迹490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陕西省秦始皇陵和兵马俑、长城以其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陕西党家村古建筑群、统万城、明清城墙、丝绸之路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
 
  丝绸之路穿越两千年时空,横跨亚欧非数十国,是一条不同文明和民族交流融合的文化之路,也是沟通亚洲、欧洲、非洲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它把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中国、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联结在一起,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儒教、摩尼教等也通过它得以传扬并对亿万人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积极协调下,中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亚5国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和中亚五国政府多次协商,2012年最终确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今年初,丝路申遗文本已由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共同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被正式受理。该项目包括以上三国的33处遗产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中国段包括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22处遗产点,我省分别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7处文物点列入。
 
  按照世界遗产申报规则,今年10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将来我省进行现场考察,并提出专家评估意见,提交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一、我省7处文化遗产均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和物证,在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丝绸之路已从最初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演变为一条东西方文明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在这条文化线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璀璨夺目的珍贵文化遗产。我省本次被列入申报名单的七处遗产点,就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科技交流,在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文化价值。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揭示了丝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见证了唐帝国对丝绸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
 
  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其所在的大慈恩寺由唐代皇室敕令修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由玄奘法师主持,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小雁塔始建于8世纪初并完好保存至今,其密檐砖塔的建筑形式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传入中原地区早期的珍贵例证。兴教寺塔是佛教传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其所在的兴教寺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即为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彬县大佛寺石窟建于7—10世纪,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
 
  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
 
  二、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使得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长期以来,陕西省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我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完整性,陕西始终没有在汉长安城遗址范围内规划安排大型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上世纪90年代,规划建设的西安二环路北段原设计横穿汉长安城遗址,省、市政府果断决策调整方案避开汉长安城遗址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更好地展示、传播历史文化,西安市政府通过了《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环境整治,再现了历史上未央宫遗址的宏伟布局,取得了巨大的保护成果,得到了区域内绝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明宫遗址通过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实现了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展示,遗址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环境得到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为了保护张骞墓,城固县政府对97户居民重新安置,极大地改善了张骞墓的保护环境。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彬县政府对大佛寺石窟广场进行了改造和绿化美化,并将影响大佛寺石窟保护的312国道改线,保障了遗产的安全。
 
  为了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申报工作,我省先后组织完成了并上报了申遗文本,编制了各申遗点的保护管理规划,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批准并由当地政府公布实施。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申遗工程方案,积极组织各申遗点实施了环境整治工程、陈列展示工程、基础设施工程、遗产监测和档案建设等申遗必需的各项工程准备工作,并完成了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保护工程、南城墙西段城墙遗址保护工程、东宫墙、北宫墙保护展示工程,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张骞墓本体及附属文物保护、大佛寺石窟明镜台台面加固维修工程等重点文物本本体保护工程。此外,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省文物局承办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部分专题陈列”已经完成陈列布展工作。
 
  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些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既是对我们中华文化遗产的热爱、尊重和保护,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的贡献。
 
  三、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文化遗产项目,事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树立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7处文化遗产的申遗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水平,促进了我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文物景区的提档升级,提升了遗产地城市品位和文化产业发展。在丝路申遗各项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握文化遗产保护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文化遗产由单体保护为主向整体保护为主转变,由单纯保护向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积极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与生态建设融合,使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建设、融入百姓生活,使文化遗产利用造福人民群众。
 
  目前,我省7处遗产点文物保护、环境治理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国际规则,进行迎检工作细化和方案编制工作。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推动陕西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历史机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陕西的、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把这些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田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